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中央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一位乡村女教师的情怀

2013
04/27
08:10
三明日报

资料图片

            
    有一次,孙老师病了,高烧不止,同学们围在她床前,带来鸡蛋、水果、花生……女生张晓燕带来一篮子田螺,说是自己捡给老师熬汤喝,三个女生还抢着帮她整理房间、洗衣服。那一次,孙老师流泪了,真流泪了,任凭幸福的眼泪悄悄流淌。
              
    当清晨的阳光洒满校园时,当听到孩子们甜甜地喊一声“老师好”时,面对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孙老师重新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在山里教书,困难多,快乐也多。冲着孩子们这份情,我愿意留下来。”多年以后,每当回忆起这一幕幕,孙老师总感慨万分。
              
    工作之余,孙老师勤奋好学,通过自考先后取得大专和“汉语言文学”“英语”本科双学历,并自学完日语4级。在教学中,她虚心求教,不耻下问,乐于与新老同事跟班学艺。为了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孙老师还广泛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做下大量的读书笔记,先后发表《加强假想性作文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谈思品课中的情境创设》等多篇论文,在全国屡次获奖。因为成绩突出,2004年,孙老师从安远学区调入安远中学。“孙老师真厉害,样样拿得出手!只要学科缺专业老师,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她总是不负众望。”教务处主任悄悄地竖起一根大拇指,赞不绝口。“凡事总得有人做,我不过比别人勤奋罢了。”面对赞誉,孙老师总是谦逊一笑,“我不求做得最好,但求问心无愧。”
              
    在孙老师心中,学校和学生永远是她挥之不去的牵挂。1999年,她摔伤骨折,住院才两天就私自出院,蹒跚地走向课堂;2002年,母亲身患重病去福州治疗,她也不曾请假一天;2004年,她身怀六甲,大家都劝她请产假,她却舍不得扔下毕业班的学生,硬撑到产前几天……
              
    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多年来,孙老师踏遍安远的山山水水,走村串户深入家访,心中早有了一幅山乡活地图。2006年春,孙老师在家访中得知,张明同学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平时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生活艰辛,内向自卑。在他奶奶摔伤住院的日子里,他更是自暴自弃,随时都可能辍学。孙老师并没因此嫌弃他,反而给他更多的爱,经常找他谈心,激励他,帮他补习功课,也常给点生活费,多次陪他到医院看望奶奶,帮他垫付医药费……在孙老师的帮助下,张明同学开始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学习也异常刻苦,第二年竟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重点中学。“周末好难熬,两天没见学生,还挺想他们呢。”当问起双休日的感受时,孙老师笑了,小姑娘般的羞涩,眉角却早有了岁月的刻痕。
              
    三尺讲台,桃李芬芳,十六年的默默耕耘,孙老师无怨无悔,忙碌而充实,平凡而伟大。多年来,孙老师先后获得“优秀班主任”、“优秀共青团员”、“优秀辅导员”、“先进教师”、“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我最大的幸福。只要孩子们有出息,我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当有人问起她留守乡村这么多年,缘何不想办法调进城,与年迈的父母团聚时,孙老师总是淡淡一笑,笑容里充满眷恋与期待。(赖全平)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丽勍】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