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仁东:永不退休的农技专家
曹仁东是宁化县曹坊镇农技推广站长,下月就要退休了。他1979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4载,先后在宁化县中沙、安乐、水茜、曹坊等4个乡镇农技推广站工作并担任站长,总共骑坏2辆自行车、4辆嘉铃车、3辆摩托车。他放弃了3次进县城工作机会。即便这4年身患重病,他也一心扑在工作上,靠对农技工作的热爱活出生命的精彩。
“曹站长叫我种啥我就种啥!”
4月4日中午,笔者跟着曹仁东来到曹坊镇罗溪村四组聂才玉家中。
“曹站长来了呀,赶紧进来坐。吃了没,一起再吃点吗?”一见到曹仁东,聂才玉连忙放下碗筷,迎了出来。
聂才玉是曹仁东的扶贫结对帮扶的3户贫困户之一。
曹仁东在这个村包了3年,家家户户情况都熟悉。一坐下来,曹仁东就直奔主题:“小聂,今年中稻你家选机插好吗?”
“我还是喜欢抛秧,听说机插与抛秧收成时间相差10来天,我怕天气有变化。”聂才玉犹豫地说。
“这几年试验表明仅相差一个星期,今年农历又是闰九月,我再帮你选优质稻,提前育秧。要不,你一半选抛秧、一半选机插。”曹仁东说。
“曹站长叫我种啥我就种啥,我听你的。”聂才玉笑着说。
2008年至2013年,曹坊镇承担的农业部 “粮食高产创建整乡推进试点项目”连续多年获三明市评比第一名。在这荣誉的背后,离不开曹仁东的身影。
2012年7月,罗溪村作为项目实施点之一。“担心机插水稻会减产。”一组村民小付死活不同意水稻机插。
“为做通思想工作,当时我就建议小付用一亩田来做试验,一半用机插、一半用人工插秧。并保证假如机插减产,双倍赔偿损失给他。”曹仁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待收成时一测产,机插增产10%。”
“曹站长,我还要种去年你推荐我家种的优质稻,米质很香很好吃,产量又高。”村民黄土金听说曹仁东来到村里,碗都没洗就来了。
“你说的那个优质稻是 ‘深两优5814’品种,下个圩日你来找我。”曹仁东笑道。
“农民需要,随叫随到”
干农技这行很辛苦。为了准确掌握水稻生长、病虫害发生情况的数据,曹仁东每年从3月至10月,一直在田里转。
曹坊镇有14个建制村,143个村民小组,人口有2.6万人,耕地面积3.5万亩。1990年,曹仁东从水茜乡调回老家曹坊,当地3万多亩土地不知跑了多少遍。
在怡然园家庭农场温贻尽眼里,曹仁东“办事雷厉风行,总把我们的小事当成他的大事,下来后完全像个农民。”温贻尽今年种了15亩花菜、6亩早芋、85亩烟叶。去年农场成立以来,曹仁东去他家地头20多次,随叫随到。
2012年8月,曹坊镇部分村组暴发稻瘟病,温贻尽60多亩烟后制种也未能幸免。曹仁东接到温贻尽的求助电话后,顶着高温来到田间,迅速开出药方: “你这是稻瘟病,用75%三环唑加春雷霉素进行喷雾防治2-3次,赶紧去买药。”
4月4日上午,曹仁东来到花菜田间,一坵田一坵田走过去。“小温,你的花菜长势不均匀,要抓紧放施速效肥,进行根外喷施营养素。”
“去年我办农场时曹站长帮了大忙,他不仅挨家挨户做工作,协调流转106亩土地、10年合同。去年那场稻瘟病还帮我挽回了3多万元的损失。”温贻尽感激地说。
凡遇灾情必进村入户下田调查,是曹仁东的工作原则。
“刚参加工作下村是骑自行车,现在是骑摩托车,方便多了。”曹仁东说。
算了算,曹仁东每两个星期要加一箱汽油花费60元,每月300多元的电话费80%都用于接打农民的电话。
34年来,曹仁东每年下村指导农民都在200天以上,帮农民解决疑难问题逾万个,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曹仁东成了曹坊农民最喜爱的农技专家,他先后获得省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福建省长期坚持在基层工作的优秀高校毕业生等诸多荣誉。
- 上一篇:从退伍军人到“能人”村官[ 03-19 ]
- 下一篇:一位普通地税干部的16年助学情[ 0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