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昔日革命斗争地 今朝绿色文明村

2021
08/25
08:06
三明日报

8月20日,宁化县曹坊镇三黄村迎来了一批外地游客,参观红色旧址风车庙后,他们前往种植基地挖山药、采摘百香果,体验丰收的乐趣。“早就听说过徐赤生的革命事迹,三黄村是徐赤生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正好利用暑假带着老婆孩子过来看看,很有教育意义。”来自邻县清流的游客张少平这样说。


宁化首个中共党支部诞生地


三黄村地处宁化南部,距县城20公里,属革命老区基点村,也是中共宁化县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全村由黄屋岭下、黄田馆、黄井坑三个自然村组成,故称三黄村,现有村民363户1774人。”三黄村党支部书记廖贤文说。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地下党经常利用寺庙、宗祠开展秘密活动。三黄村住户姓氏复杂,全村姓氏12个,风车庙成为全村共用的祠堂,即众祠。风车庙地处三黄村溪前大塅,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近600平方米,属风火墙、瓦屋顶组成的单层结构,屡经修缮,至今保存完好,展现了明清客家古庙宇建筑风貌。


《宁化人民革命史》中记载:1928年,在长汀省立第七中学读书的宁化籍进步学生徐赤生(曹坊根竹村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宁化县第一名共产党员,也是宁化地方党组织的创建者和早期领导人。他多次前往三黄村,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当时,徐赤生的同学廖毓金在风车庙内办私塾,教10多名学生念书,已故老红军冯义隆就是他的学生之一。徐赤生找到廖毓金后,不断向他传播革命思想,激发他的革命热情。廖毓金后与长汀党组织取得联系,并经徐赤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两人回到家乡后,又秘密发展了马才子(马文辉)、刘家祥等多名地下党员,他们经常聚集在风车庙内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宁化人民革命史》中《秘密农会与中共宁化党组织的建立》一文中提到:1929年8月,随着红色苏区革命活动的蓬勃开展,长汀县委见宁化革命运动的时机已经成熟,便让徐赤生筹建党的革命支部。徐赤生与廖毓金、马才子等人秘密会合后,共同探索革命真理,并在风车庙廖毓金批改作业的房间内秘密成立中共三黄支部,即宁化县第一个党支部,廖毓金任支部书记。


“风车庙里当时设有私塾,而私塾先生廖毓金就是徐赤生的小学同学,这有利于徐赤生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廖贤文认为,出入众祠的人员比较混杂,即使出现陌生面孔也不易引起注意。宁化的革命运动由此点燃,成星火燎原之势,很快红遍全县。


长期以来,风车庙成为三黄村众人聚商议事和操办宴席之场所。2013年风车庙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经多次修缮,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村里走出开国功臣冯义隆


1930年6月,红四军一纵队挺进三黄村,20多名贫苦农民报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来大多数在湘江战役中壮烈牺牲。从三黄村走出的冯义隆,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成为到达陕北后仅存的58名宁化籍红军之一。


1929年,冯义隆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因武艺高强,曾任红一军团大刀教练,人称大刀“冯教头”。 1930年1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工农红军福建省军区在连城举行军事武术运动大会,他获得射击、刺杀两个一等奖。


“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回到曹坊探亲,有一次,村里10多名青壮年和他比武,可是几轮下来,几乎没有人能靠近他,更别说有人想和他比试刀法了。”冯义隆的侄孙冯国民今年56岁,是一名老党员,他感慨道:“仅凭那一次,就足以说明伯公武艺高强。”


冯义隆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攻打遵义、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等著名战役。在保卫遵义的金顶山阻击战中,他所在营阻击敌人一个师兵力的轮番进攻,连长、营长相继牺牲,只剩排长和他,他临危不惧,在砍倒3个敌人后,迅速掏出手榴弹逼向敌人,吓得敌人直往后退。他将手榴弹扔向敌群,随即抱起重机枪滚下山谷。战斗结束后,他受到通令嘉奖,荣立一等功,升任为该营五连副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


1936年8月,冯义隆在延安留守兵团独立二团五连任副指导员,曾顺利完成护送谢觉哉、张闻天安全过境及刘少奇去延安的任务,受到上级的表彰。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冯义隆从西北到华北,从太行山到燕山,为了民族和人民的解放,出生入死,南征北战。1949年9月,冯义隆担任团后勤处政委,随第一野战军19兵团解放宁夏。后来,他转业地方参加宁夏政权建设,历任贺兰县委常委兼公安局长、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武装处处长、银川市政协副主席。1983年离休后回宁化定居。1986年6月,他因病逝世,享年77岁。


“伯公戎马一生,晚年生活过得很俭朴,他经常教育我们要感恩党,永远跟党走,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冯国民说,冯义隆关心家乡的发展,多次回到三黄村,积极协调解决村里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三黄村地处偏远山区,过去村里基础设施薄弱,村民以发展烟叶、水稻等传统产业为主,村集体收入弱,村民口袋也空空的,属县级贫困村、空壳村。近年来,三黄村立足地域优势,以党建引领、产业支撑、乡风文明建设等助推乡村振兴,走上了一条党建引领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刘鹏翔 摄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三黄村在稳定烤烟、水稻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品、多业并举”思路,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帮助村民发展山药、无花果、玉米、莴笋等特色产业,配套建设无花果、山药加工厂,引进翠城湿炒花生有限公司项目,不断延长产业链。


2011年,村民黄桃金建立三黄村山药种植基地,创办宁化县三星山药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或投资入股,先后带动180余户群众种植山药1200亩,年产山药1500吨。


三黄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涵养文明乡风,形成了“支部抓统领、党员做表率、群众齐参与”的良好氛围。2016年,三黄村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千村整治、百村示范”重点村,积极打造成乡村旅游新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三黄村先后获评三明市“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六无”村、“文明村”等称号,2018年彻底甩掉了贫困村、空壳村的帽子,2021年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如今,宁化县长征学院还将三黄村设为教学实践点,积极打造“党建教育基地”“红色研学基地”。


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三黄村依托红色文化、特色产业、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加快旅游项目建设,持续打响红色旅游品牌,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每年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村民在家门口开起了小商铺,坐地销售无花果、山药等特色农产品,生活越过越红火。


记者 赖全平  通讯员  张冰倩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张惠川】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