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网络中国节·中秋】中秋节怎么赏月、拜月?

2023
09/26
10:21
中国秀:传统节日与习俗

月亮上都有什么?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时候,发现月球上一片坑坑洼洼,什么都没有。比起月球,我们还是喜欢中华传统文化中那轮又大又圆的月亮,那上面有广寒宫,广寒宫里住着孤单的嫦娥和她喜欢的小兔子。广寒宫外,据说还有一个叫吴刚的男人日日夜夜砍着一棵桂花树。


据说那只兔子是嫦娥最爱的宠物,日日抱着。那天逢蒙闯进来的时候,嫦娥正抱着兔子等待后羿回来。等到嫦娥吃了仙药,升天之时,那只兔子靠着嫦娥,也得了仙气,与她一起上了天,变成了玉兔。传说有一年八月十五,人间生了瘟疫,嫦娥就派玉兔下凡,给人们治病。玉兔救了人们,人们感念它的恩情,每年八月十五拜月的时候,会制作兔子像,祭祀玉兔。老北京的小玩意里就有“兔儿爷”,兔头人形,用土捏成。老舍先生在他的《四世同堂》里就描绘过兔儿爷的形象:


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儿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


兔儿爷越做越精致,越做越漂亮,所穿衣物所具形象也都不同,非常招孩子们喜欢。早在明代,就已经有了兔儿爷,作为祭月的物品,明代的《北京岁华记》记载:“市中以黄土博成,曰兔儿爷,着花袍,高有二三尺者。”


关于吴刚的传说,也是版本众多,但是大多是本为樵夫的吴刚,成仙后触犯了天条,被玉帝罚到广寒宫,砍月桂树,月桂树砍倒之时,对他的处罚才算完成。但是这株月桂树不仅非常高大,有五百丈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砍下一斧子,就会自动愈合,吴刚日日夜夜砍着月桂树,一直不能停息。


关于这株桂花树也有故事。成语“蟾宫折桂”,就是形容科举高中,金榜题名。人们对这株桂花树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在很多地方,每当有人赶考的时候,家里都会用糯米桂花做桂花糕,又叫“广寒糕”,吃了会“蟾宫折桂”。


中秋节怎么赏月、拜月?


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说拜月一般由女子进行,祭灶一般由男子进行。女子拜月,大概因为月亮是阴柔的代表,阴气重,合于女子的气质吧。但是很多地方,男子也拜月,有一些地方的大型拜月活动,依然是由男子主持。


拜月的时候,在院子中设几案,摆放瓜果、鲜花,焚香,对着月亮的方向叩拜祈祷。《新编醉翁谈录》里关于拜月之俗有:“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这里,拜月许的愿望非常有意思,男子希望蟾宫折桂,女子希望自己能像嫦娥一样美丽。


女性们向往着嫦娥的美丽,向往着织女的美丽,可是不管是先天条件,还是无情的岁月,把梦想寄托于美丽,总是不现实的,这一点就不如男性。不过美丽作为一种美好的特质,依然值得我们追求。


老北京祭月拜月都非常讲究,家家在庭院摆起桌案。供品一定有一大盘层层码起来的月饼,上供用的水果也少不了,都是圆圆的,比如苹果。西瓜也一定要有,切成两半,雕刻成莲花的样子,对着月亮,取“花好月圆”的吉祥之意。这里没有桂花,多用鸡冠花,鸡冠花的婆娑之态,很像婆娑的月影。供品里还会有毛豆,月亮里不是住着玉兔嘛,毛豆就是为它准备的。也别忘了放上式样各异的兔儿爷,拜月后就是孩子们最爱的玩具。人们认真地准备,认真地祭拜,所求不过是“花常好,月常圆,人常在”。


拜月之后,合家聚集,围坐在摆着月饼、瓜果的小桌前,赏月闲话,惬意极了。人们也会去湖边船上,或者到酒楼等高处的建筑上,寻找适宜的地点赏月。文人墨客此时更是吟诗作赋,满腹情怀要抒发;羁旅在外的游子,这时候也对着月亮开始想家了。


绝大多数诗词大家写过月亮,写过中秋之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算是写中秋的上佳之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笔者还是中学生的时候读来只知道好,只觉得达观,现在读来却觉得微微心酸。团圆团圆,月亮尚且月月圆,可是在这个流动性极强的社会里,兄弟姐妹,父母子女,又有多少能月月团圆,“但愿人长久”是多么深切的愿望。杜甫也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居易叹“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晏殊感叹“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连豪情万丈的李白面对这轮秋月都写出“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个团圆之夜,让人惦念故乡,珍惜亲人,让人停下行路的脚步,思索远离家乡的前行到底是为了什么。


(本文摘自《中国秀:传统节日与习俗》)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张惠川】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