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小康来敲门】“蜂二代”情暖扶贫路

2020
06/17
07:09
宁化县融媒体中心


●本报宁化记者站  赖全平  通讯员  张河明


近日,宁化县东华山养蜂合作社理事长施河林走进村民曾显涛的蜂场,指导他割蜜,并帮他销售蜂蜜与花粉。


2017年以来,在施河林的帮扶下,残疾青年曾显涛通过养蜂走上脱贫致富路。“养蜂不需要提供粮食,蜜蜂会自己采蜜,好管理,收入也稳定。”曾显涛表示,只要找到合适的蜜源地,养蜂也算“一劳永逸”。


济村乡距宁化县城20公里,毗邻武夷山主峰东华山,植被茂盛,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是难得的“蜜库”。退伍老兵施河林继承父亲施禄昌的养蜂事业,在三村养蜂为业,养殖中华蜂300多箱,人称“蜂二代”。


2012年5月,施河林与父亲施禄昌组织成立宁化县东华山养蜂合作社,吸收三村及上龙头、长坊、济村、神坛坝等周边村民入社,初步形成了“专业户+精准扶贫户”的发展模式。在县扶贫开发协会的协调下,三村为合作社争取了3万元的示范蜂场道路硬化建设项目,以及每年6000元的培训经费。


2012年底,施河林担任东华山养蜂合作社理事长。他以“养殖技术家家传”的形式,组织养蜂能手向贫困户和养蜂新户免费传授养蜂技术。养蜂初期,贫困户大都缺少资金,他为贫困户筹集创业启动资金,签订回收协议,让贫困户吃下定心丸。


村民陈一秀因自身残疾,丈夫英年早逝,她独自拉扯着年幼的儿子,属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8月,施河林将10箱蜜蜂转让给陈一秀代养,指导她与丈夫的哥哥熊宗利一起发展养蜂产业。2017年底,陈一秀通过养蜂成功脱贫。如今,陈一秀家的蜜蜂已发展到60箱,年纯收入超过3万元,走上了养蜂致富路。



三村距集镇3公里,属宁化革命老区基点村,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现为济村乡扶贫开发实现家门口就业示范村。三村现有村民276户116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35人。在施河林的带领下,东华山养蜂合作社由当初的6户社员发展到现在的61户,其中贫困户11户,养蜂规模6000多箱,年产蜂蜜5万多公斤,产值超过400万元,成为全县最大的蜂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在三村党支部的引领下,施河林为周边村民提供引进新品种、蜂药、蜂具、蜂食、蜂产品购销等服务,开展养殖技术培训、交流和咨询等,不断推行“互联网+私人定制”模式,让济村的蜂蜜向个性化发展。通过发展养蜂产业,会员获得分红或劳务收入,人均增收3000多元。2015年以来,施河林连续筹办五届蜜蜂文化节,带动养蜂产业的发展。2019年10月,三村如期举办第五届蜂蜜文化节暨电商扶贫助农签约仪式,10名参与蜂群代养的农户喜获合作社收益分红,6家电商企业与东华山养蜂专业合作社签约,就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蜂产品及其它农特产品的销售达成合作协议。


2017年底,11户贫困社员全部脱贫。2018年,三村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19年,三村人均收入1.4万元,村财收入16.6万元。今年3月,济村乡举办“以购代销”“以买代帮”消费扶贫活动,帮助贫困户销售蜂蜜、花粉等农特产品,助力疫情防控与增收脱贫两不误。施河林充分发挥电商平台的作用,在淘宝店上助力村民销售蜂蜜和花粉。


因成绩突出,东华山养蜂合作社获2017年度“三明市扶贫协会系统社会扶贫先进单位”称号,施河林连续三年获评“三明市扶贫协会系统社会扶贫先进个人”称号。昔日的贫困村正一步步嬗变,蜂产业兴了,基础设施完善了,沉睡的大山“活”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茜茜】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