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中央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瓮中捉鳖

2009
08/22
07:57
三明日报

 

泉上土堡内景(张标发/摄)

 

 

 

 

 

 

东方军入闽第一战就是攻占泉上古土堡(罗世恒/摄)

 

一颗“钉子”

 

    泉上地处宁化、清流、归化(今明溪)、建宁数县毗邻之处,是宁化到归化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泉上土堡位于罗李村,距泉上街道一公里,始建于1654年,由学者李世熊倡议修筑。土堡呈长方形,四周筑有3.5丈高、2.2丈宽、周长480的围墙,设有东、西、南、北四个大门,堡内开有酒店和豆腐坊,是一个典型的易守难攻的防御性建筑。当时堡内居住群众92户、310余人口,全部姓李,其中地主9户,富农4户。

 

    当时,在革命形势的威逼下,宁化的伪保卫团与周围各县的地主豪绅纷纷窜进泉上土堡躲避,其中就有宁化伪县长黎群勋及县团总李成亨,堡内还驻有卢兴邦部一个团,总兵力达1100多人。

 

    土堡内外,敌人防护严密。土堡外,护城河深水环绕,且有敌一个机枪连和一个步兵连防守;土墙上,岗哨林立,火力配系较强;土堡内,修有水井,囤集了大量粮食、食盐和军火弹药,成为东方军向东运动、扩大苏区的一个极大障碍。因此,东方军决心拔掉这颗“钉子”。

 

围困孤堡

 

    东方军司令员彭德怀和政委滕代远分析局势,确定“围点、打援”的作战方案。首先,采取清除歼灭土堡外围之敌;阻击外来援敌。其次,逐步靠近土堡缩小包围圈,断水、断粮,迫降敌人。把主攻任务交给红五师,红四师负责打援。

 

    1933年7月7,红五师十五团在宁化地方部队的配合下,全歼固守在泉上土堡外围的敌人,红五师随即将土堡严严实实地包围起来。7月9,卢兴邦派遣309团企图解泉上之围,结果在延祥石狮岭遭红军阻击,击毙旅长张兴隆等官兵100余人,卢兴邦之子、团长卢胜斌等300多人被俘,全团覆没。至此,泉上土堡之敌已成瓮中之鳖。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张瑞兰】 【责任编辑:丽勍】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