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三代人的家风传承

2025
07/31
07:49
宁化县融媒体中心

7月27日,宁化县红军烈士后裔、老党员刘茂云召开家庭会,重温红色故事,传承家风家训,激发青年一代的爱国情怀与国防意识,喜迎“八一”建军节。“我们是红军后代、光荣之家,更要了解红色历史,做品行端正的人,永远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刘茂云今年80岁,宁化县淮土镇淮阳村人,是一名有着46年党龄的退休干部,他历来重视家风家训教育与传承。



一门三忠烈,传承红色基因


刘茂云的父亲刘万湖家中排行老五,上有四个兄长。老大年幼时夭折,老二刘万甲、老三刘万朗、老四刘万勤先后参加红军,均壮烈牺牲。1948年,年仅3岁的刘茂云按乡俗过继给没有子嗣的三伯刘万朗,成了烈士之后,父辈的革命精神浸润着、滋养着他的成长。


在刘茂云幼小的记忆里,奶奶总爱对他的父亲刘万湖说:“我们是革命家庭,做人做事都得守规矩,走正路,不然对不起你当红军的三个哥哥,也会辱没先人的名声。”


刘茂云的母亲李伦秀为人热情宽厚,从小教育刘茂云做人要厚道,要懂得感恩。小时候,因家里穷得吃不饱饭,刘茂云时常到自家菜地摘菜,偷偷地拿到街上饮食店换点心吃,母亲发现后并没责备他,只是教育他要勇于面对困难,勤奋读书。


李伦秀一生勤俭节约、思想开明。1956年,女儿刘雪琴自由恋爱,嫁到凤山大王村,这在当年算是很反常和叛逆的行为,李伦秀不但同意这门婚事,还不收女婿的彩礼。2002年,李伦秀八十大寿时,只办了五桌素食宴,开支不足千元。


在刘茂云的印象中,父亲刘万湖为人厚道,有一副热心肠,经常解囊相助贫困的村民。“要多向农民学习,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多为乡亲们办好事。”刘万湖极少讲为人处世之道,却以实际行动,教会他堂堂正正做人。


在湖村店上驻队期间,刘茂云发现社员张国波摔伤后,没钱上医院看病抓药,在家用草药疗伤了半个多月,左脚仍旧红肿厉害。考虑到他家的困难状况,刘茂云帮他到湖村乡政府民政办申请困难补助金30元,没想到张国波分文不要,说那是救济款,理应发给比他更困难的人。这件事对刘茂云触动很大,更教会了他做一名有骨气、无贪心、顾全大局的人。


一心为民,传承红色家风


刘茂云在革命家庭的红色教育下逐渐成长。奶奶对父亲的教诲,年幼的他早已铭记在心。他从小聪明懂事,为人耿直,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品质。



1971年,刘茂云参加隆陂水库建设。在水库大坝合龙的关键时候,三台水轮泵却被杂草和泥石阻塞,造成排水停滞,施工受阻,急需人下水清理。刘茂云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湖水中,将缠绕在水轮泵上的杂草和泥石全部排除。时任隆陂水库总指挥谷文昌看在眼里,赞扬刘茂云用实际行动为社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1988年至1992年,刘茂云担任宁化钨矿党支部书记、矿长。为了发展采矿业,他大刀阔斧搞整顿,刹住赌博歪风,引进测量技术员,积极办好采矿证。他注重群团工作,重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教育。1989年宁化钨矿被省政府评为“省级先进企业”。1992年9月,刘茂云被省经委评为“重教企业领导”。


2005年退休后,刘茂云迷上了红色故事宣讲。他查阅党史资料,将自家一门三忠烈的故事整理成文,经常走进机关、社区、学校、矿山等地宣讲红色历史,教育大家要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厚植家国情怀。



2017年1月,宁化在全国率先推出红军英烈进宗祠活动,165位刘氏在册英烈得以魂归故里。“烈士英魂进宗祠,是后辈对革命先辈最好的纪念,丰富了祠堂文化的内涵,有利于后人祭奠与缅怀,从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作为红军英烈之后,刘茂云道出了心声。


2022年,刘茂云将传家宝“光荣之家”木匾捐赠给宁化县革命纪念馆。“作为红军后代,要传承红色基因,将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精神传下去。”刘茂云说。


刘茂云热心公益事业。为了方便路人行走,他义务整修屋前100多米长的路面,在路旁种植花草和绿篱,自费安装太阳能路灯。20多年来,他经常上门看望孤寡老人刘田福,逢年过节给他送钱送米。2020年,他向宁化县红十字会捐款500元;去年4月,他捐款3000元,资助淮土镇淮阳村多名困难学生;去年9月,他携全家捐资一万元,修建红色廊桥“起峰桥”。


廉洁从警,守护一方平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刘茂云经常告诫子女:“领了国家工资,就要为民多办事,要清正廉洁,不能有贪心,要对得住国家的培养。”


刘茂云夫妇育有两儿一女,大儿子刘振勋生前为石狮市公安民警,立过三等功。1996年,正值全国性“严打”整治期间,为侦破“3·31”特大抢劫杀人案,他带病参加灵秀山搜索行动,后因病情加剧,不幸英勇殉职,年仅23岁。“他从小就很好强,很有责任心,他的一生无愧于红色家庭,更没辱没先人的名声。”刘茂云伤心而又自豪地说。


女儿刘雪冬是三明市公安局民警。她从小就勤劳懂事,有正义感。考取警校后,她常利用假期到田间劳动,也常到父亲驻村所在地参加社会实践。从警30多年,她扎根基层,一心为民,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先后荣获全市百佳民警、省优秀女警官、省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小儿子刘鸿旺是宁化县人民法院干警。他一生清廉,积极筹建“伊秉绶法治文化屋”,传播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他热爱书法,经常走进社区免费教学,宣传红色文化。


“爷爷从小就教育我,我们是红军的后代,要严格要求自己,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在刘茂云的影响下,孙子刘烨阳积极投身乒乓球事业,曾荣获市级优秀指导员和优秀教练称号。


一门三忠烈,一心为革命。在青年一代人的记忆中,祖辈讲述的不仅是红色历史和家风家训,更教会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激发他们爱国爱乡的情怀。“刘茂云同志生于革命家庭,慈母深明大义,以慈爱无私践行伦理孝道,令后辈受益匪浅。”福建省文史馆员刘善群认为,红色家风是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航向标”,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记者 赖全平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赖全平】 【责任编辑:张惠川】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