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宁化:红土地上的绿色变奏

2012
07/05
08:23
福建日报

  油茶树鼓了“钱袋子”

  望着自家郁郁葱葱的油茶林,今年61岁的淮土乡田背村农户巫扬元开心地说:“去年是个丰收年,今年更有好收成。”

  他向记者盘点了去年的收成:10多亩的油茶地产茶油100公斤,加上茶籽饼,他去年挣了1.3万元,比往年多一半。

  淮土乡的山场大部分区域都是紫色土,紫色土里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元素,适合种植油茶树,榨出的茶油色泽浓、香气足。去年,淮土茶油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过去我们单纯抓治理,老百姓积极性不大。”张仁涛说,有些群众为了获取燃料,把草割走,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

  经过调研分析,县里决定发展油茶产业,同时出台了扶持政策,对油茶园的路、沟、池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予以定额补助。

  有了政策推动,群众种植油茶的积极性高了。田背村山地面积1.5万亩,种植油茶面积就有7000多亩,平均亩产达40多公斤,全村茶油产值达1600多万元,鼓了村民的“钱袋子”。

  发展油茶产业会不会带来新的水土流失?面对新的担忧,县里借鉴台湾治理水土流失“山边沟+鱼鳞坑”模式,即在山坡采取每隔20米左右修建一条内低外高的沟。沟边植草,沟尽头配置蓄水池。雨水从山边沟流入蓄水池,涝能排、旱能灌。油茶树苗全部种植在外高里低的鱼鳞坑内,可以蓄水保土。

  如今,在宁化水土保持意识已深入人心,不少原来寸草难长的“瘌痢山”重新披上了绿装。本月,县里将发布封禁管护县长令,对全县53.8万亩流失区进行全面封禁治理,对封禁区的农户,实行燃料补助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裕兴 才恒 旺水】 【责任编辑:丽勍】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