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资双方希望无缝对接 招工求职还需理性
企业主在回答应聘者的咨询
农民工:想找合适的岗位
企 业:想找合适的工人
“企业多,工种多,岗位多,有技术的,没技术的,都有机会找到合适的工作,有利于农民工就业。”雷永华看着人潮涌动的现场,这样评价。
记者发现,到场的不少农民工都希望能找到发挥特长的工作。“我儿子干过养殖,学过兽医,最想找一份相关的工作,这样从长远看也更好。”张松河说。毕竟,年轻时候,不怕苦与累,但人总是在慢慢老去,让技术在工作中精进,是最划算的。可是,他未能遂愿。
而宁化淮土乡的廖善贤则相当郁闷。他手脚好,有力气,可是个子矮小,据记者目测,身高在140厘米以下。因为这,即使想做工资不高的普工,也没企业愿意要他。“看不上他的样子,就推说只招女,不招男。其实简章上写得清清楚楚,男女不限。”旁边一位残疾人很替廖善贤不平。
宁化县城郊乡的邱爵楚原先在沙县开一家日用食杂店,因为要照顾年迈的父亲,他把店铺交给妻子打理,自己返回家乡。“希望找份工作,工资要求不高,够生活就成。不过,我想找财会、管理方面的工作。其实这些事情我都会做,可没有企业要求的证书……”
农民工为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而苦恼,而企业也为岗位找不到合适的工人而忧心。
“像会计等岗位,是一定要有相关资格证书的。即使你很熟悉这方面的工作,如果没有证书,我们也不能聘请。”宁化县的鑫鑫獭兔公司主管这样向求职者解释。像这样农民工方面认为自己懂得做事就能胜任岗位,而企业则一定需要资格证书才聘请而导致劳动力供需双方无法合作的现象很普遍。“证书是门槛,他们应该参加培训和考试获取这个资格。”企业主管说。
“我们希望找熟练工,如果招进厂还要培训,我们担心他们翅膀硬了就飞走,那样就得不偿失了。”有位企业主说。而农民工则很无奈:农村出来的,哪有不学就会的道理?
而有的企业则还会考虑农民工的品德问题:“厂里有一班组,大家都挺好,就有那么两个工人,不好好干活,喜欢捣鬼,结果把一班组的人都带跑了,所以我们招工也比较谨慎。”
此外,即使是普工,企业也希望多招年轻人,而招聘会中年人占很大比例。这也导致了用工方与求职者难对接。在岗位面前,农民工如能理性地对照自己的情况退后一步考虑;企业在工人面前如能更实际一些,招工和找工也许会更容易一些。

- 上一篇:宁化绘就十二五美好蓝图[ 02-17 ]
- 下一篇:宁化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列入国家示范项目[ 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