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宁化客家正月习俗多

2011
02/15
07:24
中国文物报

      初一,“敲锣打鼓”是乡村主要的娱乐形式。无论长辈、晚辈,都凑在一起,围坐在门坪、晒谷坪、井台边或众家厅堂打锣鼓,用喧闹的打击乐器来营造节日欢快、热烈的气氛。

      初二“转外家”。客家人称初二为“年下日”,可以出门走亲戚、做客了。特别是做媳妇的有“转外家”的传统习俗。这一天,媳妇们都穿着打扮一番,回娘家去探望父母兄长。如果是新婚不久的一般都与丈夫同去。去时要带上鸡腿、果包,以孝敬父母。在宁化初二开始,各家分别宴请“姑婆大姐”,请“新年饭”。而在闽西客家却有“新正祭墓”的习俗,各家各户纷纷备上三牲、香烛,上祖坟扫祭。比清明扫墓显得更普遍,更隆重,体现出敬祖念宗之情。

      初三为“穷日”。客家人把初三称为“穷鬼日”,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一般都不出门访亲办事。

      初五“开小正”,也叫“出年界”。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再次敬天神、放鞭炮。种地的这一天开始干农活;开店的就开店门营业,圩市买卖也热闹起来。

      初七“人日”吃“七种羹”。“七种羹”是取芹菜、大蒜、葱子、韭菜以及鱼、肉、米果等七种菜放在一起煮,初七早上全家一起吃。取意是:吃了芹菜更“勤快”,吃了大蒜会“划算”,吃了葱子更“聪明”,米果寄团圆之意等,实际上是借菜寄以美好祝愿。

      十五“开大正”。客家人称“过上年”。此日起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全面恢复正常。这一天和各地一样庆元宵节,家家户户又是杀鸡买肉,庆祝一番。宁化客家人最普遍的是吃“松圆”(以豆腐、地瓜粉、猪肉、冬笋等烹制而成),寓意一年光景宽宽松松。

      透过客家正月习俗,环顾正在欢度的兔年春节,您是否感受到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冬儿】 【责任编辑:张林勇】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