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中央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二女户”陈金和的幸福生活

2009
11/12
08:30
宁化县新闻中心

 

 

“没有计生贴息贷款,哪有今天的好日子?”望着1300亩郁郁葱葱的竹海,憨厚寡言的陈金和笑得很舒心。陈金和是安远乡灵丰山村角前组的农民。47岁的他,已经是1岁男孩的爷爷了。

 

主动劝妻子去结扎的“二女户”

 

1982年,高中毕业的陈金和,回到了家乡务农。1985年他与本村女青年曾美女恋爱结婚,1991年,随着第二个女孩出生,全家人都很紧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当时,父母兄弟都劝他外逃找机会再生个儿子。

 

陈金和上有6个兄妹,小时候同父母挤在不足50平方米的低矮房屋里,为了6个孩子填饱肚皮,父母一天到晚疲于奔命。现在兄弟姐妹长大了,年事已高的父母还要忙着带孙子孙女、做家务。“多子并没有多福”,这在陈金和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印。他一面做父母的思想工作。一面开导妻子:“女儿也是心头肉,只要培养好了,照样会孝敬父母。”把妻子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夫妻俩主动到计生办做了女性绝育手术,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不仅父母气的大骂,而且村里人都笑话他们是 “傻瓜蛋”。

 

可陈金和心里却很坦然,他坚信,只要好好培养,女儿也一定能给他带来幸福的生活。

 

贴息贷款助他走上致富路

 

2002年,陈金和看到村集体竹林疏于管理,放任生长,丰富竹业资源没有发挥最大效益,他想进行承包改造,大概需要投入5-7万元,但苦于资金不足。当时的计生包村干部张原才得知后,当即找到村书记曾泉满,俩人决定为陈金和担保贷款1万元。同时,还帮陈金和争取到乡计生协会贴息贷款1.5万元,2002年冬,陈金和牵头,与本村6位村民合股承包了1300亩集体竹林,当时这片竹林,杂草灌木丛生交错,陈金和带领股民和妻子对竹林地进行深翻垦覆,全面除净草头、树蔸。同时进行科学经营和管理。自己缺乏技术,就经常请县、乡林业技术人员来现场进行指导。几年来,他们把山当田耕,对毛竹林进行精心抚育,修路引渠,劈草除杂,施肥下药。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竹林就有了收益。经过几年的科学管理,往日杂乱无章的老竹林,如今是生机勃发、郁郁葱葱,立竹度从每亩100余株增加到250余株,平均胸径从七公分提高到八公分。

 

现在,竹林进入了丰产期。通过卖毛竹、竹笋,陈金和去年纯收入达5万余元。到2007年,他不仅还清了所有贷款,还盖起了新房。去年,为了方便学习,他还专门为小女儿买了一台电脑。

 

党和政府没有亏待“二女户”

 

2007年春,陈金和的大女儿职专毕业后,在外面打工,认识了来自江西抚州的青年小沈,考虑到家里的特殊情况,小沈同意男到女家。婚后一年,生下了一个胖小子。现在,小俩口在晋江一家公司打工。小女儿现在在工贸学校读中专三年级。陈金和与妻子在家里含饴弄孙,日子过得很幸福。陈金和说,如果当年如果选择了外逃生子,东躲西藏,即使生到了儿子,但孩子的教育时机错过了,那肯定不会有出息。

 

陈金和说,党和政府没有亏待他这些“二女户”,这几年来,他享受了多中对“二女户“的优惠政策:1998年做烤房,政府对“二女户”的补贴比别人多;2002年,他建新房时,村里优惠他2方木头;两个女儿读书,一直享受减免学费的待遇……

 

现在,除了带好孙子,陈金和与股东们又谋划开了,他们准备再投资12万元,成立宁化县灵丰山村黄竹笋专业合作社,以产促销,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张瑞兰  万在友)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张瑞兰 万在友】 【责任编辑:丽勍】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