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伊秉绶与《留春草堂诗钞》

2014
02/07
10:42
沧桑一叶

    伊秉绶(公元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晚号默庵,宁化城关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先后出任广东惠州、江苏扬州两府,颇有政声,为清一代名吏。同时又是著名的书法字,字工四体,尤善隶书,愈大愈壮。香港马国权先生对其研究颇深,称其隶书:“结体在方正之中,巧作疏密聚散变化,长短方圆,敢于扬抑,亦妙手扬抑,故布白宽博,气韵生动,雍容高雅,痛快自然,为隶书开一新生面。”素有“南伊北邓”(邓石如)之誉。墨宝有《伊秉绶隶书墨迹选》、《默庵集锦》上下集行世。他不仅吏治书法显著,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有《留春草堂诗钞》传世。

    伊秉绶《留春草堂诗钞》,是嘉庆十九年(1814年)伊秉绶61岁时,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年,再度出游广东时,在广州刊行的。他以篆自题扉页,字迹清秀苍劲,颇见功力。蒙古法式善为其序,同乡进士吴贤湘为其再序,南城曾燠宾谷、仁和魏成宪春松为之题辞。翰林院编修长沙余正焕作后序,番禺陈昙题跋。伊秉绶之孙,清阿光绪六年(1880年)也在诗钞中作记。

    现所读到的《留春草堂诗钞》为上下两册,计七卷,诗731首,其中卷一有古今体诗41首,卷二147首,卷三81首,卷四99首,卷五124首,卷六187首,卷七52首。从香港马国权先生对伊秉绶研究的资料来看,《留春草堂诗钞》收伊秉绶自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也就他中举的一年后始,止于他逝世的前一年嘉庆十九年(1814年)计历时33年的诗作。但这并不是他一生诗作的全部。据伊秉绶孙,清阿光绪六年庚辰秋七月,在再次刊行的无题记中写道:“先大父资政公,以硕学循吏著声乾嘉间,金石词翰为海内名公传播,诗文遗集共一百余卷,嘉庆十五年(1810年)开雕行世、嗣赭寇难起,虽未尽付一炬,而零梨剩枣羼戢维艰,久拟补刊,力俭而止……”。这说明伊秉绶一生诗文著述甚丰,硕果累累。不愧为是一位政艺双馨的大家。《清史稿》、《宁化县志》均有他的传。

    《留春草堂诗钞》倾注了他一生中的大半心血,他本人也十分珍惜。为刊行《留春草堂诗钞》,伊秉绶生前可谓煞费苦心,耗尽精力,念念不忘,毕生奋斗。仕宦中,虽然起伏跌宕,挫折艰辛,辗转南北,但始终十分注意积聚他的诗作,保存诗稿,身稿不离,形影相随。以下事则可以佐证。

    他于嘉庆年四年(1799年),46岁时出任广东惠州知府,在惠州他兴办教育,振兴地方事业,创建丰湖书院;剿灭匪患,维护地方治安,使民安居乐业,深得民心,受到当地士民的爱戴,曾被惠人祠祀之。但也为消除匪患,每每请兵益厉,触怒总督吉庆,被以“失察教匪”诬戍军台。惠州士民为其无辜受谪,哭诉于途,奔走申冤,终获嘉庆帝颙琰免罪平反。就在他被罢官返京的逆境中,他也没忘随带《留春草堂诗钞》稿,还特请蒙古法式善为其《留春草堂诗钞》作序。后经两江总督铁保力荐,于嘉庆十年(1805年)出任扬州知府。适遇扬州连年水灾,为赈救灾民,他厉斥陈规:“前船载兴马,后船列旌旗。驿路设供账,州邑争馈遣。既得饱胥隶,兼足充囊资。”的恶习,乘一叶扁舟,从者三两人“饥咽脱粟饭,渴饮浊流水。”历遍府域查灾赈民;三万灾民涌上府城,秉绶力排闭城众议,开启城门,于寺庙立棚厂,安置灾民。并按人口赋米赈钱,无一人饿死;由于灾情严重,不少灾民鬻耕牛以食,秉绶除设粥厂救济外,对所卖耕牛估值作质付券,雇专人为牧,许来春取赎。翌年,民得牛以耕,风调顺和,农获丰收,民歌功颂德。一封建官吏,爱民如此,实属难能可贵。因而扬州士民将其敬仰的伊知府供奉于“三贤祠”,与扬州历史上三位名贤太守欧阳修、苏东坡、王渔洋并祀。正当他政声如日中天之时,忽遭父丧,他集诗作,稿随人走,回乡守孝八年。悲痛之余,他仍然继续为《留春草堂诗钞》刊行作准备。

    嘉庆十二年(1807年)三月,伊秉绶又请乡贤吴贤湘为《留春草堂诗钞》作序。仅从先后数次请人为之作序、题辞、题跋中均可看出,其刊行的时间从嘉庆九年开始,到嘉庆十九年正式出版印行,共计达11年之久。漫长的诗篇积累和刊行的艰辛历程说明《留春草堂诗钞》实属来之不易。

    古人云:诗言志。《留春草堂诗钞》是伊秉绶抒发胸臆的园地,是他人生中喜怒哀乐的集中反映,同时也是他生平经历的真实写照与轨迹。蒙古法式善在《留春草堂诗钞》序中写道:“墨卿诗黾勉卒业大抵少,作多幽洁之篇,官西曹,多雍容之什,居粤多峭厉之词,溯源於温柔敦厚,托竟於忠孝节廉,境屡变,诗亦屡变,而有不与俱变者,所谓道也。”伊秉绶为官清廉耿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管到哪里,总想为民众多创造一方安居乐业的净土,尽其所能地多做一些有益之事,做个出色的好官。可残酷的现实却处处与他作对,因而吴贤湘在《留春草堂诗钞》序中评说:“墨卿札来曰:‘生平刻意学宦,今所至如此,命也’(指惠州请兵剿匪遭谪、扬州又逢连续三年洪灾和遭父丧之事)。余复曰:‘易益用凶吉事,言灾祸定数,恃吉凶同患者,匡救弥缝,故圣贤者,时人之命,所谓莫益或益也。’然墨卿终伤心引咎,作诗告哀,今集中,言愁最工。”伊秉绶一腔热血,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但每每受阻,胸怀大志,满腹经纶,却没有施展,于是把郁愤之情倾诉于书法与诗作之中,造就了他诗作与书法的成就。他的出类拔萃,独领风骚,使之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他的诗作且多又工,故翰林院编修长沙余正焕在《留春草堂诗钞》后序中赞誉:“先生之诗,标峻旨於风骚、齐逸轨於鲍、谢,涉李、杜之堂奥,扶欧、共之根抵,云霞蕴其内心,丹青表其真色。”为告慰先哲,激励后者,今载《留春草堂诗钞》中几首宁人熟知的人物诗作于后,以窥其一斑。

    附:卷 五

吾乡文苑寥落有怀先辈并伤亡友作四绝句

郑仲贤先生(文宝)

江关萧瑟故君思,行义艰难应举迟。

剩有芳情贻我辈,缑山句与峄山碑。

* 先生缑山诗刻晏元献谓有神物护持,又传二徐之学,以所授峄山碑刻石西安。

李元仲先生(世熊)

曹黄相望霸骚谭,遗草飘零翠墨残。

片石欲弥天缺憾,至今云获一巢寒。

* 石巢为先生读书处。

黄瘿瓢先生(慎)

唐县浮图大业遗,几经劫火锐如锥。

那能持作凌云笔,幻出瘿瓢老画师。

* 塔,慈恩古塔,经雷火,邑有老塔劈出朽笔之谣

张大孟词(腾蛟)

鲁阳戈在气如生,风雨芸编共短檠。

少日同交天下士,墨卿名忝配词卿。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赖全平】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