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解元张腾蛟

2014
02/07
10:40
沧桑一叶

    张腾蛟,是清乾隆一代英才,也是宁化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乡举解元。然不媚奸佞权贵,痛遭排斥,壮志未酬,抑郁成疾,英年早逝。一代天才,就这样被犹如豺狼虎豹的奸臣所吞没。

    腾蛟,又名腾高,字孟词,《福建通志》又作梦词,宁化店上村张家亨人。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生,祖父岳宗,秀才,父梦熊,母余氏。他8岁父母俱亡,与祖父母相依为命。

    腾蛟生性聪明勤奋,加之祖父严格教育,从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0岁入私塾,一天早上,见先生未来,便与同学们相互追逐游戏,闹得灰尘滚滚,喊声不迭。先生来后见状,怒气顿生,随手一捞,刚好抓到腾蛟。正在气头上的先生,这下可饶不了他。可先生转念一想,腾蛟平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于是既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而是和气地对他说:“今天你为首搞闹,本应打手心十大板,念你读书成绩出众,现出一对于你对,对得上免打,对不上照罚不误。”腾蛟看着老先生说:“那就请先生出对吧。”先生想了片刻念道:“手盘献柱(祠堂大木柱)飞飞转,”腾蛟脱口而出,对道:“脚踏楼梯步步高。”先生听了,立刻喜形于色,口中不住地叫道:“高、高、实在是高!”第二天一早,老先生便专门找到腾蛟的祖父说:“岳宗兄,你的孙子腾蛟,文才出众,赶快到县里另拜先生攻读吧,不敢再在我这里担搁了。”于是腾蛟11岁进入了县学就读。因情趣相投,在县学腾与伊秉绶成为至交。并深得秉绶家人器重,伊母常对人说:“腾蛟出言高雅,非常人可比。”

    腾蛟13岁那年,适逢族中纂修族谱,但苦于缺乏先辈繁衍源流资料,无从着手。为此,族间长老提议:派一老成之人带腾蛟一同到石壁坑祖祠,托故明为借阅宗谱,实在暗中记取渊源资料(旧时宗谱非经族长准许,平时一般不得随便开箱查阅)。腾蛟到了石壁,征得族长同意,将族谱翻看一遍,所有关键之处便全部印记于心,回店上之后写在纸上,稍加整理,与石壁谱系分毫不差,自此,店上族谱得以成修。经此一度,腾蛟过目成诵之名,传扬乡里。

    县学的造就,使得腾蛟如虎添翼,学业大进。14岁便为家乡戏台撰联:“褒贬中千秋青史,点醒处一枕黄粱。”横额“善戏谑兮”。不久,祖父病逝,家中贫寒,为了生计,不得已只得去执教数年。但他学业不止,在教学之余,博览群书,精研经术,并练就一手好文章。民国《宁化县志》称其“为文沈博绝丽,援笔数千言不加点窜”。商务印书馆所编《中国人名大辞典》亦称腾蛟“少负异才,喜博览”。《福建志》更称他:“才高而苦学。”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素有词雄天下的大兴大傅朱珪视学福建,岁试汀州学士,无意中发现落选的腾蛟试卷,其文词华丽,渊博通达,惊诧不已,改取第一名。为此幕中一宾,早于前夕,收拾行装悄然离去,原为罢黜腾蛟卷故。朱珪对腾蛟的才气大加赞赏,勉励他继续努力,并收他为门生。柳暗花明又一春的腾蛟,更为用功奋发,学业日进。乾隆四十八年乡试,腾蛟考中第一名举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乡举解元,名冠十郡。从此,朱珪更加看重腾蛟,于是把他带到身边。并每当与人谈起,总以“国士”相称,深爱如子。后来福建巡抚徐公嗣,召集十郡士子考试于鳌峰书院,腾蛟虽因事耽搁迟到,但进入考场后,一挥而就,一字未改,后至而先归,徐公取他第一,游生第二,许生第三。十郡士子都说:“学使太知人了。”后腾蛟北上,至友伊秉绶欣喜,特作《夜坐张孟词解元滦阳》诗:

    驱署坐暝色,竹露垂空明。

    星随河汉转,月傍关山行。

    踟蹰临夏半,忽已秋风生。

    悽悽弦管心,恻恻团扇情。

    关门万条柳,踈影从此成。


    词雄天下的朱珪以经术著称。然常让腾蛟代为撰写呈给皇帝的进御之作,《福建通志•文苑》对此载道:“瑰丽称其体,尝为珪《十全老人颂》进呈,特荷褒赉。珪诗誉之云:‘万锦云霞天上笔,双清梅雪岁寒姿。’”可见腾蛟所撰文章颇合朱珪他那词雄天下的文风。

    朱珪不但授之以业,更教腾蛟怎样做人。其时虽处康乾盛世之朝,但官员腐败之风盛行,尤以宰相和坤奸党为甚。朱珪每每与腾蛟交谈,均谆谆教导他:士以气节为重,切不可受奸党污染。腾蛟对恩师的教诲,铭记于心。长期的耳濡目染,使腾蛟品行纯洁,操守高尚。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腾蛟祖母病故,回家守孝,礼部尚书纪昀(字晓岚)怜他贫苦,亲笔修书一封,让他在回家的路上去谒见湖广总督毕沅,意给资助,但腾蛟终未往求见。和坤慕腾蛟之名,早有笼络之心,曾两度前往腾蛟住处探望,均被腾蛟以腹痛与濯足而谢绝相见。和坤为此恼羞成怒,怀恨在心,一直伺机报复。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腾蛟考中进士。以他的文章才气,殿试状元必定无疑。然奸相和坤哪肯甘心,抓住复试的机会,无中生有,打击报复。以腾蛟复试卷中所写“群”字为诬,说:“群字本为声在上,形在下,而腾蛟所写声在左,形在右,以‘君’(皇帝)与‘羊’(兽)并列,有辱君王之意。”鸡蛋里头挑骨头,大摘瑕疵,以达报复排斥之目的。尚书纪昀与同僚等均代为申辩,指出其言出《公羊传》,反而更加激怒和坤,硬是被停殿试一科。真可谓:豺狼虎豹明吃人,奸臣杀人不用刀。

    后来乾隆皇帝得知此事,着令赶考下科。然终因科场腐败,加之腾蛟遭此打击后与原祖母去世的悲痛,使得悲愤交加,抑郁成疾。于是坐馆于北京东城,杜门著述。取宋章《如愚山堂考》、索王应麟《玉海》等撰《山海精良》一书。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稿未就而卒,时年仅35岁。遗作诗30余首,骈体文80余篇,均被刑部尚书金兰畦取去后不知落于何人之手,今已惜无传。惟《福建通志•文苑》载:《知足斋文集•东越文苑传》独存腾蛟诗20余篇。

    腾蛟为人温文耿介,才高而严谨,时人评他“地上少有,天上亦不多。”

    腾蛟逝后,好友伊秉绶为之发丧,将灵柩运回故里安葬。据传,就在秉绶为腾蛟发丧之时,奸党和坤听闻,后怕腾蛟假死离京,特命爪牙用利剑一柄从棺盖直插棺底,才准许灵柩离京返乡,真是残虐狠毒至极。一代英才,不媚奸佞权门,被活绰绰地摧残而凋谢了,无数有识之士无不为之动容惋惜。

    朱珪惊闻噩耗,痛惜不已。他在寄给其亲属的信中写道:“孟词不幸短命死矣,使我心灰气短。然则汝曹不能望其肩背者,尚逐队会试,妄希进取,其不可不知足也。才如孟词,文如孟词,学如孟词,犹不得一进士出身,然则尚有侥幸成进士者,岂不愧耶?不得者又何憾也!此较之蔡廷举、林树藩而更可悲憾十倍者也。目中所睹止此一人,而不得大成,若阮云台之福慧双齐,何修而得此耶?自问我之无能为役,何叨忝耶?哭之四首,寄来与知孟词者看之,而不知者不必示也。杜牧之作李长吉序云:‘不独地上少耶,天上亦不多耶。’吾于斯人亦云然。果昌谷为修文之长,宋玉为朱衣之职,尚可解吾愁耳。噫!或曰:天上绝不以文字为重,犹之云霞花草而已,则吾未如之何也已矣。”其悼念诗曰:“不朽文谁属,长吁天祝予。玉楼真促李,丹篆莫兴徐。华暂芬优钵,材偏耻寿樗。空群标骏骨,伯乐痛何如?忆昔乘槎日,抽桐出爨焦。九旬亲拂试,一响震空寥。视尔真麟角,逢人说凤条。钟期犹未死,《山海》向谁招。心是幽兰素,人如太玉清。五车便炙车果,三箧富遗籯。润色吾东里,研摩奏两京,眼中真国士,一第尚虚名。友于怜弱第,郑重託遗篇。魂返几千里,生离倏五年。誓予登道岸,度汝上层天。苍昊如求士,呼空首荐贤。”纪昀吊孟词诗云:“奇才不是不遭逢,却隔蓬山一万重。记得为君题穗账,禹门已上未成龙。魂绕棠梨一树花,九原应悔读南华。谁知人眼黄金屑,缘我曾游卖饼家。秋坟鬼唱莫凄凉,埋骨青山朽不妨。”一代文章韩吏部,哀词原自吊欧阳。作悼念诗的还有好友伊秉绶等,伊诗题曰:《哭孟词二首》

    人负凤麟望,时当桃李春。

    更谁於我厚,偏丧所交亲。

    狼籍书堆案,滂沱泪渍茵。

    凌晨理青鬓,应见二毛新。

    执手弥留际,心宣更目成。

    亮为刍凤计,竟失老蛟精①。

    自古妨才命,来生汀弟兄。

    英灵如不散,肯示风雨檠。

   注①孟词家住蛟湖,大兴朱师戏呼为老蛟精。

   其他在此不一一示例,为飨读者,特录弥足珍贵的腾蛟乡举中解元文于后。、

张腾蛟中解元文

    题: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

    圣人论齐大夫之交,重其善也。夫时至春秋,大夫之交日繁矣。何夫子于平仲之与人交,而独称其善耶?尝思春秋之世,秉政于中国者,大夫也。在内则弃礼以循其私门,在外则贰君而奖其同欲。既而要盟责言者,纷纷不能靖也。自夫人之不善交,而道之为世诟病也甚矣,乃夫子思善交者,于齐得一人,曰:晏平仲。

    夫平仲以历相之身,际多故之日,其与人交不有难焉者哉。人与同朝者悍族也,自崔庆不靖,继以栾高,而正将于陈氏,婴既未获,身奉以退。而权又不足相统,则不得委蛇以与人之周施,故族大宠多,独能介然自拨者。了产行之于郑,而平仲不能也。出与同盟者,世卿也。自晋祷不类,衅及平阴。而政必由强国,婴既未敢征役,不从而分,又不足相临,则无容稍差池,以及于罪戾,故示威示众,独能毅然自持者。叔向行之于晋,而平仲不能也。然而平仲之善交,吾特有以信之也。

    莫善于和同之论,剂五味而和五声,婴所以光辅尔君,而夙夜匪懈者也。夫明于匡君,宁昧于信友乎?平仲之交,岂易得忠君而利社稷者,然不能得人而与惟恃,吾所以善交之道而已矣。莫善于祝史之对神人而信家国,婴所以笃修乃身,而罔敢失坠者也。

    夫严如整躬,宁宽于接物乎?平仲之交,岂尽得陈信而无愢辞者。然不必责善于人,惟视吾所以与之上术而已矣。名卿之气谊主于同人,实归于审已卻爽垲之更,则谓二三子先卜邻也。辞北阝殿之邑,则谓吾旧封不足欲也,平仲之善,盖有安於交际之先者,而从与人之一节,以观其识量之所讠函,则以一已博涉手,上交下交之途,而无异周旋乎?故我哲士之应求有道以持己,先有谊以及人家施不及国,则知所以定位者也,私邑致之公,则知所为德主者也。平仲之善,正有深於交接之余者,而从与人之大端,以观其身世之曲当,则与斯人相见於顺命衡名之地,而皆勿疑於盍簪。平仲尝曰:“忠信笃敬,上下同之”。故其久而不渝也,善与人交不在斯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赖全平】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