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峰外寂寥信不改

2014
01/26
20:04
沧桑一叶

    气吞日月、怀纳百川的盛唐王朝经由安史之乱、藩镇蜂起和宦害党祸已是逐步式微,再继五代更迭和十国割据,后主李煜终竟做了宋的奴仆。中国封建社会这一段历史的兴废教训可能众论不一,但其间人民与其士子所担承苦难的深重却是不争的事实。从闽西宁化山水间走出来的士子郑文宝,虽早承父荫又博识多能,撞上这么一个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扰攘时代,其生命必有曲折的历程便是很自然的了。

    士子郑文宝生于953年,死于1013年。挥落尘烟,扣问千年,以其博识,以其多能,士子郑文宝会向今天的我们抒说些什么?

    公元975年,后主李煜为宋所俘,南唐灭亡。这是士子郑文宝生平所遇到的第一次大变乱。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特别是新桃旧符的换代之际,多的是僭越者、谗忠者、卖主者和饮辱求荣者,虽有诸葛瘁公、文山尽节、鹏举报国和杨氏满门忠烈,还是掩不住奸卑小人的劣迹秽行。新宋政权出于网络天下士人固其霸位的考虑,对南唐旧臣悉数录用。其时,士子郑文宝不过弱冠二十,在易主新宠的抉择面前却保持了沉默,落魄梁楚,独不言仕。后主李煜归宋后虽封为陇西郡公,但奉朝规之请,环卫森森,客谒禁绝,实则狱外之囚。“吟诗风雅才虽大,亡国君臣道最同。”正如士子郑文宝《读江总传》诗中所言,这个时候“纶竿回避钓鱼翁”的他来了,披蓑荷笠,看望后主。在故国不堪回首的月明之夜,面对昔日旧主李煜,士子郑文宝会抒说或能抒说些什么呢?

    后主云亡,士子郑文宝始赴贡举。太平兴国八年中进士,淳化二年拜殿中丞并奉使川陕,后寻迁转运副使,累历工部、刑部和兵部员外郎之职。“官嫌容易达,家爱等闲贫。”拥有此种情怀的士子郑文宝抚平亡国之痛并守节旧主存世之年,以其博识,以其多能,在新宋政权中再仕究竟是为什么呢?在中国漫长黑暗的封建社会中,人民是实际生活苦难的承受者,而清醒的士子则担承着双重苦难——实际生活的苦难和精神的苦难。中国士子历来有“虽九死而犹不悔”的品格,也正是他们“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勉力奋斗,才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士子郑文宝在所有任上,并非做着欺压人民的朝廷走卒和鹰隼帮凶之行,其体察民情和关心百姓是对封建压迫的一种缓和,是对人民的真正抚护。“恣凶行臆,挤人于可哀可矜而自为畅快”者有之,“助虐相淫,陷万家于可哀可矜而仅奉一人欢笑”者也有之,但同中国多数清醒士子一样,士子郑文宝的血是和人民的血交融在一起的。尽管朝野疏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根本特征,但人民与其士子,与其真正意义上的清醒士子,却从来没有过须臾的疏离。

    新宋政权中,对于士子郑文宝也象对所有清醒士子一样,并不存在一条平坦的仕宦之路。同为宁化山水所育哺的士子李元仲在其康熙年间所纂《宁化县志》中记述道:“真宗初即位,以灵武事访李至,至疏略曰:河湟彝夏杂居,先王置之度外。昨郑文宝绝青盐使不入汉,禁粒食使不及羌彝,致彼有词而我无谓,此之失策,虽悔何及。昔唐代虽罪田承嗣,而不禁魏盐。今宜行此事以安边鄙,使族类有无交易,售盐以利之,通粮以济之。彼虽远彝,必然向化,互相告喻,一旦怀恩,舍逆效顺,则即迁竖子,孤而无辅,安得为蜂虿哉?”这个李至的疏略可谓振振有辞,但既在当时听来又何有新意?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为息边患的和战之争历来不绝于耳。兵戈不能息之,帛银不能安之,则把弱弱女子送过去,美之名曰:和亲……应该说,还是士子李元仲慧眼独识,一句“不谓朝廷兵威遂不足驱除黠寇”便道破了事情的原委。实际上,到李至上疏真宗时,士子郑文宝早已引过谪官五年了。

    “鬓间相似雪,峰外寂寥烟。”宁化山水间走出来的士子郑文宝,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清醒士子,人未及花甲便“鬓间相似雪”是自然的。有亡国的伤痛,有仕途的浮沉,更有触目可见的生灵涂炭,士子郑文宝欲抒说而又难抒说的复杂意绪和感慨,在今天的我们能体察多少?闽西宁化峰峦嵯峨,而其孕生的士子亦多健朗磊砢。士子郑文宝不愧为山石硬骨,苦难中倔而不颓,于仕途外还有其寄托的。“解印诗权在,移风泽国春。”他为之诗,当时便已饮誉朝野,白居易称其诗“在在处处有神物护持”,而欧阳修则说:“工部风味,不减少陵、摩诘。”更有后人誉其诗:“杜子美之后,陆放翁之前一人而已。”当代学者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对其诗也有很高的评价,认定他是“宋初一位负有盛名的诗人。”

    为诗之外,士子郑文宝以其博识勤于著述,传世的有:《郑文宝集》30卷,《谈苑》20卷,《江表志》3卷,《南唐近事》1卷,《玉玺记》1卷和《历代帝王谱》若干卷。其中,《江表志》和《南唐近事》被收入《四库全书》史部。为诗著述之外,士子郑文宝又工篆书。根据李斯原作的摹本,他重撰《峄山碑》,使我们今天的人依然能够得见李斯那“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的秦篆神韵。

    在《送秦长官罢秩》一诗中,士子郑文宝慨叹:“政声交不得,惭见故乡民”。然而,闽西宁化山水间走出来的这位磊砢士子,是拥有也应该拥有任什么磨折都不能打碎的笃信的。他相信自己,更相信故乡的人民。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士子郑文宝襄城逝世,遵其嘱归葬故里宁化郑家坊。经历了亡国伤痛和宦海浮沉,经历了六十年的风波烟雨,这位博识多能又心系生民社稷的士子终于回来了。再也没有变乱,再也没有扰攘,他静静地安歇在故乡山水温暖的环抱中。

    史载士子郑文宝为诗之外勤著述,著述之外工篆书,篆书之外善鼓琴。隔着千年的漫漫时空,当我们凝神谛听之际,他的琴声于诗韵述说之外,又在抒说什么呢?峰外寂寥信不改,一如他的磊砢事迹,一如他的诗韵述说,闽西宁化山水和其人民所拥有的这位真正意义上的士子,在琴声中抒说的应该不止是怨悒,不止是忧愤,还有一种经历苦难淘洗的因笃信而朗澈的永难消没的清音。 

  2001.1.3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赖全平】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