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奶 奶

2014
01/03
09:09
沧桑一叶

湿漉漉的清明,思绪随柳絮翻飞的时节。

    站在坟前的雨中,不经意地打量着旷野中一簇簇火红的杜鹃,和许多知名的、不知名的山花,一阵久违的却分明越来越浓郁的温馨在心中徜徉……

    奶奶是89岁那年去世的。在她最后三个多月的日子里,终于把我从部队盼了回来。那时我刚退伍,望着她几近90度的驼背、脸上刀刻般的皱纹和头上已经稀疏的银发,我心中萌发的是一种被慈爱包围的酸楚。我清楚地看到,她驼背上,大写着她的大儿子、我的大伯在红军长征途中牺牲的悲壮,在“白色恐怖”中举家从汀州老家逃到宁化为生活奔波的艰辛,为儿孙们纳“千层底”夜以继日的操劳,盼子孙后代早日成家立业的虔诚祈祷。我深信,她脸上的每一条皱纹,她头上的每一根银丝,都是一个动听的故事,一份情真意切的血浓于水的慈祥。

    她的人缘极好,无论我家搬住在哪里,远亲近邻都对她亲近有加。无关紧要的话和属于家庭机密的事都乐意对她讲。这种信任也增加了她的麻烦,她总要开动脑筋对亲友邻居们讲一些和气生财、淡泊明志的道理和一些解难释疑的话题。逢年过节时总要亲手做一些汀州口味的米冻、“满元”之类的食品馈赠给亲友、邻居们。

    奶奶很要强。当时我家8口人,靠我父亲一人的工资维持生活,经常发生“经济危机”。邻居说,你是烈属,可以向民政局要补助。奶奶说,还是辛苦得来的钱用了安心。几十年,奶奶没向政府伸过一次手。

    奶奶没有读过书,却是一个智慧老人。她识不了多少字,但很会看字,她总爱戴上老花眼镜聚精会神地看我写字,提醒我哪个字写松散了,哪个字写紧迫了,哪里竖得不直,哪里捺得太软。她对我说:“做人象写字,要得体,能伸能曲。”她的心算快得惊人,数秒之间便能报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准确得数,不知比我这个曾经是“三好学生”的孙子快出多少倍。她的头脑里简直装着一本日历,随时能报出哪日的公历、农历和节气,哪一日是我父母、兄弟姐妹和亲房叔伯的生日。她听一遍广播就能记住上百字甚至上千字的广播稿的内容。过去她经历和知道的事更被她贮入心灵的档案,随时可以调出来参阅,至今,了解她的人都说她象一部活电脑。

    1980年,我高中毕业当兵时,奶奶很伤感,久久拉着我的手,说了很多话,还流了泪。“你从小就会读书,没想到考不上大学。也好,部队煅炼人。”声音有些沙哑,她一定是想起了当时在彭德怀所在的红三军团任军医的我的大伯。“记住,无论到哪里,进退时问良知,安乐时抚疤痕;一定要自信和忍耐,自信才能抽穗,忍耐才能生根。”她的这些话,烙印在我的心灵最深处,当我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坎坷、挫折时,仍然大胆地往前走。

    奶奶也有很多开心的时候。在政府和居委会春节时敲锣打鼓送来“光荣之家”的时候,在哥哥结婚的时候,在我立功受奖的时候,在弟弟参加工作的时候,她就象沙家浜的沙奶奶那样开怀大笑。她的笑很感人,象阳春三月的阳光那样明朗和煦,象盛夏时节的清风那样爽心宜人。然而,对她来说,这种机会并不多。正当我们家接连有喜事的时候,也是她即将撒手尘寰的时候。临终前,她逐个拉我们兄弟姐妹的手,用很响亮的声音嘱咐说:“干清楚事,做明白人。”

    慈祥的老人,智慧的老人,坚强的老人,奉献的老人……要不怎么人们总说老人就是一部历史,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呢?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赖全平】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