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老虎岩:福建最早古人类牙化石发现地

2025
09/23
07:54
三明日报

暑期,宁化县湖村镇蛟湖文旅小镇迎来旅游旺季,其中的史前遗址馆成了打卡点,这里展出距今20万年的30余种古动物化石,吸引游客驻足观赏。


游客参观湖村镇史前化石馆


湖村镇位于宁化县东部,四面环山,盆地内分布大量石灰岩洞穴,拥有全省最深的天然内陆湖——蛟湖。1982年和2015年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及福建省博物院考古发掘,发现老虎岩洞和无底洞内有30 余种古动物化石,老虎岩洞内还有约1万年前的7颗成年男子牙化石、1颗4万年前的老年女性牙化石,成为研究古人类和古动物活动的重要科学依据。


洞内有20万年前动物化石


老虎岩地处湖村镇湖村村西北面1公里处,远看是一座毫不起眼的小山坡,高约30米,面积约15000平方米,因其形似伏卧的老虎而得名。近年来,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入,老虎岩的神秘面纱被揭开。


草木丛生的老虎岩


老虎岩洞地处半山腰,掩映在茂密的草木丛中,洞口朝西,距地面约10米,高约3米、宽约2米,洞外平地略低于洞口。洞内呈斜坡状,蜿蜒曲折,洞深约100米。洞顶怪石嶙峋,洞内干燥,成为古生物化石绝佳的保存场所,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


1974年,当地村民发现大量蝙蝠在老虎岩洞栖息,便进洞挖掘肥料,意外地开启了史前文明的神秘之门。在挖肥过程中,村民发现洞内有一些形态奇特的骨骼化石。起初,这些化石并未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但随着挖掘的深入,越来越多类似的化石出现,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些化石可能有着不寻常的来历。


1981年,经省地质队及有关部门初步鉴定,老虎岩洞内采集的标本属于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距今20多万年。这意味着,在遥远的史前时代,这里曾是众多动物的家园。


1982年,中国科学院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专家们奔赴湖村,对老虎岩洞进行全面的考古研究,发现老虎岩洞内深处有9平方米的文化层,堆积层厚达1米。专家们在此区域进行挖掘,采集大熊猫、剑齿象、剑齿虎、巨貘、犀牛、豹、虎、野牛、鬣狗、豪猪、熊、豺、猕猴、鹿、水牛、獐等30余种动物化石,其中牙齿上千枚。在化石出土区域还发现了少量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进一步印证了古人类与这些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洞内发现的山牛骨中,还留有古人类砍刻的痕迹。从这些情况分析,有可能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生活。”湖村镇文化站原站长邓和福说。


全省已知最早的人类牙齿化石


1982年8月,湖村镇文化站工作人员陪同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尤玉柱、黄万波在老虎岩进行了为期7天的化石考察发掘工作,发现8颗古人类牙化石。通过对化石层位及周边沉积物的分析,专家最后得出鉴定结果:古人类牙化石分属两个不同的个体,其中7颗牙齿同属一个一万年前成年男性个体,另1颗属4万年至8万年前的老年女性个体。


老虎岩和无底洞发现的古动物牙化石


2008年,三明市文物工作者在对宁化湖村老虎洞发掘的泥块标本进行整理中,发现一具保存完整的青鼬右下颌骨化石。


“从诸多发现可以推断,老虎岩洞是闽江流域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存,女性牙化石形成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是全省已知最早的人类牙齿化石。”邓和福认为,老虎岩洞有可能是古人类的狩猎营地或食物加工场所,这些化石和遗迹将帮助后人还原远古人类的生存策略和行为模式。


湖村分布5处史前遗址


湖村盆地是一座生动的文化遗产宝库,境内史前遗址分布密集程度及年代跨度为福建省罕见。


2015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博物院、宁化县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对湖村盆地10多处洞穴进行调查与发掘,发现无底洞、天地洞、老虎岩洞、官家墩溶洞、官家墩仙峰洞5处属史前文化遗址,从中发掘大量新石器时代陶器、石器、螺壳、动物遗骸,以及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踩踏面,距今约9000年。值得一提的是,考古队在老虎岩洞内挖掘到2米多深底层面时,惊讶地发现一条鹅卵石路面。


“古人类牙齿化石的发现,结合遗址中出土的其他哺乳动物化石以及地质环境信息,可以帮助重建当时的古生态环境,有助于探讨古人类与周围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邓和福说。


老虎岩洞内挖掘现场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老虎岩的价值也日益凸显。2009年,老虎岩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岩洞、整个山体及山脚周边台地 50 米范围内被划定为保护范围,为老虎岩遗址提供了较为完整的保护空间。


“小时候我们经常去老虎岩割草和放牛,但没进过山洞里,里面黑漆漆令人害怕,听说洞里面有很多骨头后,孩子们就很少上山了,后来专家鉴定那些是化石后,不久当地政府就将整座山保护起来了。”湖村镇文化协理员肖明通今年59岁,老家离老虎岩洞不到一公里,他从小对洞内的一切感到神秘和好奇。


让沉睡的化石“说话”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远古历史,让沉睡的文物现身“说话”,自2013年以来,湖村镇综合文化站专门设立史前遗址馆,年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今年“五一”前夕,湖村镇将史前化石馆搬迁至蛟湖文旅小镇,方便游客在观赏蛟湖美丽风光时品鉴史前动物化石。


如今,老虎岩已经成为湖村镇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当地政府加大了对老虎岩的保护力度,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这些化石保存状况良好,部分化石表面还附着有洞穴堆积物,为研究古生物生存年代提供了重要线索。”湖村镇综合文化站站长赖俊宇说。


湖村镇镇长施明辉表示,将进一步做好遗址保护工作,适时开展科普展示活动。一方面,计划在老虎岩遗址周边建设防护围栏和监控系统,防止人为破坏与自然侵蚀;另一方面,将联合科研机构开发数字化展览,通过 VR、AR 等技术手段,让公众在不接触实体化石的情况下,近距离感受远古生命的奥秘,实现文物保护与科普教育、文旅开发的有机结合。


记者 赖全平 通讯员 温珺莹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赖全平 通讯员 温珺莹】 【责任编辑:张惠川】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