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畲药为媒“点亮”畲乡文旅经济
初秋的清晨,云雾缭绕在治平畲族乡治平畲族村的山腰间。村民蓝世发和家人正在竹林间采收成熟的黄精,饱满的根茎还带着泥土的清香。他甩了甩额头上的汗珠,笑盈盈地说:“这一季收完,家里又能增加1万多元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治平畲族乡航拍图
治平畲族村是治平畲族乡集镇所在地,也是三明市畲族聚居的重点村落。世代居住在这的畲族群众与山林相依,有着房前屋后种药、山间地头采药的习俗。“利用草药治疗疾病是畲乡群众的智慧,但老人懂药却不懂卖药,年轻人外出打工,好多药方都快失传了。”治平畲族村党支部书记赖大沛坦言,这些“大山馈赠”多是自采自用,没能变成富民产业,畲药算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转机始于2018年。村两委班子在走访中发现,随着健康养生理念兴起,传统畲药市场需求日益旺盛。“我们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更有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畲药技艺,这是最大的‘家底’。”赖大沛说,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当即决定以畲药为突破口,探索一条“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新路。
村里先是通过走访村民,整理出《畲药图谱》,收录了黄精、草珊瑚、灵芝等30多种本地特色畲药,并邀请中医药专家开展种植技术培训,规范种植标准。同时,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流转闲置山地20多亩,建成集科普、观赏、应用为一体的畲药谷,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销路保障,村民只需安心种植。
种植户正在田间给畲药进行管护
“以前种水稻,一亩地年收入不到千元。现在种黄精等中草药,三年采收期内每亩能赚近万元,还能在基地打工领工资。”蓝世发算起增收账,眼里满是笑意。目前,全村已有28户农户加入合作社,畲药种植面积扩展到120多亩,年产值超100万元。
在发展畲药种植的同时,治平畲族村深挖畲族文化内涵,将畲药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走进村里的畲药文化馆,畲族医药的历史渊源、制做技艺、民间验方等通过图文、实物一一展现,畲医现场坐诊把脉,身着传统服饰的畲族姑娘还会现场演示畲药香囊制作,让游客近距离感受畲药文化魅力。
研学团队体验“畲医”
“我们不仅卖药材,更卖文化、卖体验。”赖大沛介绍,村里打造了“畲药研学游”路线,游客可以跟着农户上山采药、认药,还能品尝用畲药制作的乌饭、药膳汤等特色美食。去年夏天,来自福州的研学团队一口气订了200份畲药香囊,让村民们看到了文化旅游的巨大潜力。
如今的治平畲族村,畲药元素随处可见:畲药养生馆、畲族医药非遗展示区次第铺开,每年吸引游客超万人次,带动餐饮、住宿等相关收入突破100余万元。去年丰收节,村里通过畲药义诊、民俗表演等活动,进一步打响了“畲药之乡”品牌。
产业兴了,村子美了,村民富了。曾经的小乡村,如今已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2435元增加到2024年的23225元。“下一步,我们计划建设畲药深加工车间,开发畲药茶饮、护肤品等产品,让‘小草药’变成‘大产业’。”赖大沛望着郁郁葱葱的畲药谷,信心满怀。
记者 雷露微 黄尉峰

- 上一篇:宁化:白莲迎来采摘旺季[ 08-12 ]
- 下一篇: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传承工作室落户宁化[ 0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