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百岁老兵:电台比命还重要

2025
08/06
07:50
三明日报

7月23日,抗战老兵李启福迎来百岁生日,宁化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前往祝贺,与老兵一起重温入党誓词。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我的生日也是7月23日。每次过生日,我都很激动。”李启福是宁化县唯一健在的抗战老兵。他小心翼翼地捧出珍藏的纪念章,抚摸着、擦拭着,讲述起那段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

 

百岁生日,老兵李启福的军礼依然十分标准


誓与电台共存亡


 1926年7月,李启福出生于山东昌邑县贫苦农家。1945年2月,19岁的李启福参加八路军,成为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战士,在山东寿光、广饶、临淄、潍坊等地打游击,不断歼灭日军。


“首长见我个子瘦小,行动敏捷,便让我负责通信班电台保卫工作,成为电台看护员。”李启福说。


电台堪称部队的“千里眼”“顺风耳”,保卫电台就是保卫部队战斗力和生命力。当时部队有两台电台,都是从日寇手中缴获的手摇发报机,不用电池,比较笨重。除了携带和保护电台,李启福还要负责架设电台,手摇发电,让电台进入正常收报发报状态,及时将情报呈送给部队首长。


看护员的任务主要是担负起对电台的保护和运输,确保部队信息畅通。当时负责电台保卫工作的一个班12个人,战士们把电台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山东有很多平原,日军经常来扫荡,他们三里地一个岗楼,五里地一个碉堡,防守严密,我们武器比较落后,硬拼不行,只能打游击,行军很艰苦。”李启福边说边摇头。


为了躲避日军,部队经常分散活动,昼伏夜行,连夜赶路,不让日军发现。每次外出,至少要有两个人轮流背着电台,晚上经常抱着电台睡。“我们牺牲了不要紧,电台千万不能丢,丢了可不得了。”李启福表示,电台是部队首长的喉舌,关系到作战胜败和部队的存亡,战士们誓与电台共存亡。


李启福(中)向子女介绍八路军使用过的电台


背着电台夜行百里


当时,八路军装备简陋,补给不足,弹药粮食奇缺,一个连才配备一两挺机枪,李启福入伍时只有五发子弹。八路军长年吃红薯,啃野菜,缺衣少食,他并不怕,就怕电台出故障影响部队行动。


 电台有20多斤重,部队行军往往一走就是五六十里路,沿途还会遭受敌军轰炸。日军飞机轰炸中经常有战友牺牲,炸弹碎片曾擦着他的额头飞过去,他一脸鲜血摔倒在地,却始终双手撑着,护着电台,电台安然无恙。“遇到敌人飞机来了,我们就将电台护在胸前,一有危险就迅速卧倒,电台就放在身下,即使人牺牲了电台也不会受损。”李启福随手拿起一个枕头,抱在胸前,熟悉地做了一个俯身的动作。


 1945年5月,日军发动“大扫荡”,李启福背着电台与战友们一起打游击,多次摔倒,但他始终护着电台。6月,为奇袭日寇,拔掉敌人据点,李启福跟随部队从山东寿光急行军至桓台,夜行6个多小时上百里,天亮前夕赶到后,迅速架设电台与上级取得联系。最终部队歼敌300余人,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


抗日战争结束后,李启福随部队转移到东北,后来加入28军82师炮兵团第二营第五连,任排长,参加过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上海战役,立过三等功一次。1948年11月,他加入共产党,1954年转业到福州外贸系统工作。


李启福在整理纪念章


百岁寿星赤子之心


1961年,李启福来到宁化,辗转横锁公社、安远工委人武部、县农械厂、泉上靶场、县食品公司等地工作,1982年离休。


如今,李启福安享晚年,生活很幸福。


他是个热心人,谁家有困难他都乐于帮忙,有时还会掏钱给素不相识的残疾人。他按时交纳党费,一次也没落下。他关心国家大事,喜欢收看革命影视剧,唱革命歌曲。 “希望年轻人好好学习,把国家建设得更富强,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李启福说。


由于年事已高,李启福已经记不清太多具体的人和事,但他一直没忘记保护电台的动作。抗战时在部队学会的歌曲,他还记得。说着,老人激动地唱了起来:“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记者  赖全平  张宝铃  通讯员  张群  何源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赖全平 张宝铃 通讯员 张群 何源】 【责任编辑:张惠川】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