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榴籽”调解室,同心促和谐
“谢谢,要不是你们出面,事情不会解决得这么顺畅!”2月26日,宁化县治平畲族乡“石榴籽”调解室里,两位村民握手言和。
此前,治平畲族乡湖背角村民曾某向乡综治中心反映,10余年前,自己在坪埔村租赁了5亩闲置地种植树苗5000余株,因销路不畅于去年请亲戚砍伐作柴火,亲戚又邀坪埔村连某共同清理树苗,连某未经自己允许砍伐树苗2000余株。曾某要求连某按市价5元每株赔偿。经“石榴籽”调解室工作人员耐心劝说,曾某接受连某当面道歉及200元赔偿,双方矛盾得以化解。
近年来,治平畲族乡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创新社会治理为抓手,探索建立独具特色的“石榴籽”调解室,通过多元参与、贴近群众、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成功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提供了坚实保障。
“石榴籽”调解室通过整合乡综治中心、司法所等多方力量,打造“一站式”调解平台,调解员由乡干部、法律顾问、村(社区)长者和少数民族代表组成。
在调解模式上,采取乡综治中心统筹,司法所提供法律支撑,派出所维持秩序,村(社区)调解委员会发挥熟悉民情优势,少数民族代表从民族文化角度助力,多方协同,高效化解矛盾。同时,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习俗,邀请畲族长老和乡亲参与,用群众易懂、信服的方式化解矛盾。此外,借助“云上治平”“明心通”等线上平台,实现线上排查与预约调解,线上线下联动,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治平畲族乡延伸服务触角,将工作点延伸至村民小组,通过入村走访摸排调解矛盾、宣讲法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今年1月,张某承包治平畲族乡某宗祠修缮工程,雇请赖某担任瓦工。赖某完成任务后,张某拖欠部分薪资并失联。赖某向乡综治中心求助,“石榴籽”调解室迅速介入,联合司法所、派出所和宗祠理事会代表开展调解。调解员结合《民法典》相关规定,采取“法、理、情”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作为宁化县唯一的畲族乡,治平畲族乡依托调解室平台宣传民族政策、弘扬畲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群众认同感和归属感。去年成功举办海峡两岸各民族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民族政策宣讲会等多场民族团结主题活动。
“民族团结是畲乡发展的基石,‘石榴籽调解模式’不仅是矛盾纠纷化解的创新举措,更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乡党委书记范银英表示。
2024年以来,“石榴籽”调解室共办结信访件23件,调处矛盾纠纷182起,化解信访积案8起,调处成功率达到100%。
记者 张凌波 曾怡 通讯员 雷绍球 雷华萍

- 上一篇:张银珠:14年坚守公益路 用善举诠释雷锋精神[ 03-07 ]
- 下一篇:宁化县开展多样活动 喜迎“三八”妇女节[ 0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