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古县”之五:宁化的古建筑
2011
02/12
08:14
宁化县文体局
(1)宅第民居。宁化客家典型民居主要有椿凿屋、封火屋、土楼与土墙屋3个类型。现存椿凿屋、土墙屋为民国后建筑,属纯木、土木结构,广布各乡村,现有人居住;现存封火屋为明清建筑,属砖木结构,有的亦雕梁画栋、装饰讲究,十分精美,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区的城隍巷、水门巷,泉上的廷祥下村,曹坊的下曹村,大部份有人居住;明、清年代建土楼甚多,现仅存湖村黄山寮土楼群遗址、城郊社背、俞坊的方形土楼,属土木结构,无人居住。以上民居因年代久远,均已十分陈旧,有的属危房,随着旧城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将被住户拆除,代之以砖混结构的现代民居。
(2)坛庙祠堂。宁化客家人神祗共奉,多神信仰,大量族氏家庙宗祠、佛寺庙宇分布各乡村,其中以宗祠、佛寺最多,有2处明代建筑,其余多为清代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随着现代建筑材料的广泛使用,不少庙宇祠堂建筑已为现代砖混建筑所代替。
(3)学堂书院。南宋建炎二年(1129年),宁化县令施禔创学堂于县东正街。明清时期分别设立射圃、学田、学仓、学塘、学店、正音书院、云龙书院、射圃书院、社学等各类学堂书院。现仅存城区豫章书院,为砖木结构,该书院为罗从彦后裔、清代举人罗登标办学旧址,因书院设于罗氏家庙内,故得以保存至今。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丽勍】
- 上一篇:宁化抢抓时机移栽11万亩“翠碧一号”[ 02-11 ]
- 下一篇:省《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之六:医疗卫生[ 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