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千年古县”之三:宁化行政区划

2011
02/09
08:16
宁化县文体局

唐时,宁化行政区划基本沿用旧制。宋制以乡统团、里,元代沿用宋制,明代改团为里,由里统图、由图统村、坊、墟。清代依旧,但各里所辖墟、坊、村略有增减。

 

民国时期,初年行政区划沿用清制(泉上分县区划撤销);民国19-23年(1930-1934年),全县划为28个区,(含澎湃、泉上县辖区和划归汀东、太雷、清流辖区以级邻县划入管辖区);民国23年冬,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宁化苏区沦为国民党统治,全县实行保甲制度,以每10户为甲,5-12甲为保,9-18保联合为联保,3-8个联保设置1个区。全县划成6区,分设6个区公所;民国258月全县改划成3个区,各区设区署,为县派出机构,分管联保;民国31年撤消一、二、三区,设立西南区署(驻曹坊),东、北各乡设城东、城南两镇,直属县辖。

 

建国后的19503月——195712月,全县统一由区、乡、村制;19581月,撤区并乡,全县并为30个乡(其中内设4镇),同年10月办人民公社,实行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管理,最多时设有30个公社,304个大队;19848月起,行政区划改为乡(镇)、村制,至今全县共有12个乡、4个镇,210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社区)。它们的历史,政治、经济、交通,文化地位各有优势,各种行业、产业均有不同。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丽勍】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