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中央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福建耕地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到202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可超1120万亩

2020
12/17
15:47
东南网

东南网12月17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建省耕地保护监督新闻发布会。近年来,福建坚守耕地保护“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理念,大力推广“测、养、替、改、轮、减”等技术措施,耕地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与2015年相比,2019年全省耕地质量等级达到5.16个等级,比2012年提升0.62个等级,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提升0.5个等级的目标。到2020年,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可达1120万亩以上。

近年来,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持续有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该说取得了阶段性比较好的成效,到2020年,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可达1120万亩以上,为有效保护和利用耕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也发现,我省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耕地数量有限,质量不平衡,立地条件较差,建设难度较大。” 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翁定河表示,下阶段将认真落实省政府加强耕地保护监督工作要求,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建设、高效益利用高标准农田,持续推进耕地建设性保护工作,推动藏粮于地战略落地见效。

翁定河在会上介绍了,福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做法,他表示,目前我省还有部分耕地基础比较薄弱,还需要改造提升,“十四五”期间,福建将新建与改造同步规划,分步实施,积极多元筹资,逐步提高投资标准,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一方面,在所有耕地上,重点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全力推进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2年,全省累计建成达到1380万亩以上,800万亩已经划为粮食生产功能区要全覆盖。另一方面,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逐步对已建农田进行严要求、高标准提升改造,推进提质增效,到2022年,每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省级示范项目10万亩,2023年开始实施重点由新增建设转向提升改造,推动全省高标准农田保有量持续增加,建设标准和耕地质量持续提升。

要进一步发挥我省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走在全国前列的优势,分类细化管护,完善管护机制,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及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坚决制止“非农化”;对已竣工验收的高标准农田,要及时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资金,保障长久发挥效应;对经依法批准占用的,要及时补充,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对因灾损毁的高标准农田,要及时纳入年度建设任务,及时修复、改造、提升。

翁定河表示,我省将在建设高标准农田过程中,始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理念,全面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排设施、田间道路、生态防护等建设,有效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内涵。同时要持续加大养地力度,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措施,注重培肥耕地地力,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明显增加、质量显著提升。

在保护、提高耕地质量方面,福建各地着力创新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补助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投入,共同致力耕地质量提升,“十三五”以来,各级财政投入近6亿元。同时,坚持技术创新,持续培肥土壤,发展冬种紫云英绿肥、稻田秸秆粉碎还田,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增施有机肥,“十三五”期间累计推广面积3773万亩。持续减施化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物化补助等方式,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新型肥料等减肥技术,改进施肥技术,减少不合理施肥,提高肥料有效利用,“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15亿亩(次),2019年全省农用化肥用量比2015年降低了14.2%。持续治理酸化,“十三五”期间,投入3500万元,在宁化、平和等17个县(市、区)治理土壤酸化问题,酸化得到初步缓解,有效钝化土壤重金属活性,土壤质量得到提升。

此外,坚持示范引领,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示范片,开展指导服务、模式攻关、集成应用,让农民一听就懂、一看就会,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十三五”期间,累计组织专家巡回指导135批642人次,建立各类示范片1万多个,示范面积达100多万亩以上。

“提升耕地质量,需要久久为功;发展绿色农业,永远在路上。”翁定河表示,下一步,将下更大力气保护、提升我省耕地质量,精心呵护每寸土壤活力,守护好沃土良田的健康,让“一亩三分地”成为农民手中金灿灿的“饭碗”。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马威】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