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这种“聪明药”能上名校进机关?真相很可怕
原标题:吃了这种“聪明药”,就能上名校、进机关、获提拔?真相很可怕…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早饭前,研究生刘言像往常那样吃了一粒瑞版(瑞士诺华生产)利他林。此后4-5个小时里,他以高度的专注力完成了学习内容,老师讲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能在课后回忆起来。
难道利他林是什么神仙药?当然不是,但它有另一个好听的名字——“聪明药”。
“聪明药”主要是指以利他林为代表的哌醋甲酯类药品,也就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利他林在我国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需凭借具有资质的医生开具的红色处方才能在医院药房拿到,在国内有着极其严格的渠道控制。
因为能提升人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考试中抢占先机、让上班族在工作中更容易拼出业绩, 利他林等“聪明药”正在越来越多的人群中泛滥蔓延。更有甚者,还有无知的家长主动给孩子喂食“聪明药”。
一幕幕悲剧由此而生,“聪明药”成瘾性极强,而服用者中的相当一部分,最终都滑向吸毒的黑暗深渊和戒毒的无尽挣扎之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不用于临床治疗、游离于国家管控渠道之外的利他林等“聪明药”,实际已属于毒品的范畴。
而在庞大的滥用药物群体背后,还潜伏着一个巨大、完整的地下非法药品供应销售网络。
药贩子是通过什么供货渠道获得药品的?购药者又是通过什么方法与药贩子沟通、付款并最终拿到药品的?这类在国内被严格控制的精神药物为何能在学生、上班族等特定群体间自由交易?他们买到的利他林是真的吗?
为解开这几大谜团,一步步揭开地下“贩毒”网络,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以买药者身份与数名“聪明药”药贩子及“上线”取得联系。在经历了卖家筛选排查买家身份、多次转移沟通平台、突遭“清群”等诸多磨难和考验后,最终得以下单购药、收货并摸清整个供货链条。
随后,记者将所购买的“聪明药”送检。4月1日,北京市高新医院毒检室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送检药片中检测到的主要成分的确为哌甲酯(利他林)!
- 上一篇:孔明灯还是恐怖灯?小心你放飞的希望可能变成灾难[ 04-17 ]
- 下一篇:中国花椒“麻”遍日本 日媒:能让人回味无穷[ 0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