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聚焦“课外负担”:高考改革是真正牛鼻子
顽症,一病多因
本次双周协商会之前,在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陈晓光率领下,由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组织的调研组,先后到北京、湖南、安徽等地调研,开了19场座谈会,实地考察16所学校和培训机构,与500多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研讨。
今年2月,教育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各地积极落实、摸排整改、开局良好。但委员们仍在调研中发现不少问题。
“课外辅导多”是一个顽症。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参与率达到47.2%,每周平均5.4小时!根据中国教育学会统计,2016年中国中小学生课外辅导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人民币,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有1.3亿人次。
委员们介绍说,在很多地方,孩子们走出校门,即被各种培训机构“领”走,或直接前往各种校外培训,或赶赴某一培训机构写作业。等家长们下班接回家后,孩子们要接着写辅导班布置的大量作业,直到深夜……
“培训机构乱象”,既是“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典型症状,又是“顽症”之源。
据了解,一些地方教育培训机构中,依法取得教育部门办学许可的不到20%,经工商部门登记的教育咨询企业60%,未办理任何手续从事教育培训的达20%多,潜在的安全、食品、卫生、消防隐患问题令人担忧。
全国政协委员、大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民革辽宁省委主委温雪琼说,“产生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部门监督职责不清、法律规定不明,对校外培训机构资质注册混乱、‘走商不走教’、打教育咨询和培训擦边球、超范围经营、超性质营利、超前超纲教学、过度营销等现象缺乏有效约束,监管存在‘灰色’或‘真空’地带。”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孙惠玲也指出,“缺乏监管带来的问题是,培训机构利用各类营销宣传,迎合和制造家长的焦虑,在教学内容上,超前超纲,让孩子不停地进行‘填鸭式’学习,扼杀了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校外培训机构的教材管理也是个盲区,众多校外培训机构使用的面广量大的教学用书,基本处于无政策边界、无审查规范、无教育监管的状态,产生的负面影响很突出。”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说。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民革江西省委副主委徐景坤表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管理一紧一松的状态,也导致了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
- 上一篇:婚恋网站雇小伙冒充女会员 与87名男会员交往骗钱[ 07-26 ]
- 下一篇:武汉连续高温 2小时内3男子东湖游泳先后溺亡[ 0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