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卷四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2010
01/12
17:22
《宁化县志》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队经营自主权逐步受到尊重,多种经营得以发展。1980年县委为贯彻中央75号文件制定如下规定:一、生产队可实行小段作业定额计酬,农牧副渔和其他经济作物实行专业(组、户、人)承包,统一分配。二、生产队可划若干固定作业组(一般每组10户左右)实行“五定”(定劳力、指标、成本、工分、奖惩)“四专”(队、组、户、人)、一统(统一分配)的联产计酬。随后规定:居住边远的单家独户,允许包产到户,但要坚持统一分配。实际上一部分生产队自发酝酿在统一分配的原则下搞包产到组或包产到户。至1981年,全县2330个生产队中,已有568个生产队联产计酬到作业组,619个生产队包产到户,275个生产队包干到户,90个生产队实行单季稻田包产到户,118个生产队统一经营联产到劳()1982年中共中央(82)1号文件下达后,全县除5个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统一分配外,其余生产队全部包干到户,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农户单独核算,自主经营(即交足国家征购粮任务,交够集体的三金,留下都是自己的)。在包干到户过程中,一些生产队因利益纠纷而分队,1983年全县2398个生产队全部实行包干到户,各户承包耕地面积多数按人口平均计算,部分按人口结合劳力确定,多年生作物和集体企业则实行专业承包。

  “包”字引入农业经营机制后,大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大幅度增长,多种经营和农村第二、三产业也迅速发展。1982年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15%,粮食增产22580吨。1983年农业总产值又比1982年增长6.84%,粮食增产12659吨,创历史最高水平。1984年因稻瘟病严重、化肥农药等涨价粮食有所减产,但农业总产值仍比上年增长8.98%。这年,因市场粮价上涨,一些外出搞专业经营失利的劳力,把转包的耕地收回自己耕种,人口增加的农户要求按现有人口重新调整承包耕地,1985年冬起一些生产队陆续按人口变化情况重新调整耕地承包面积。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伍传杰】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