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卷四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2010
01/12
17:19
《宁化县志》

一、农业生产互助组


  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家底仍然薄弱,发展生产还有技术、劳力、耕牛、资金等方面困难,迫切要求按照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开展互助。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指导下,19518月在第一区中山乡公园村(今属翠江镇中山村)诞生了宁化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吴长林互助组。随后,在其带动下互助组在全县迅速发展。至1952年底全县组织临时互助组1522个,参加农户9769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28.92%;组织常年互助组284个,参加农户2200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6.51%

 

二、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2年冬,旧墩(今属城郊乡)江桥生互助组转办成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全县第一个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平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土地参加分红、劳动民主评工记分、按劳64的比例进行分配的制度。但农业生产合作社创办初期经营管理需要探索解决的矛盾较多,合作社优越性一时不能显示出来,所以发展迟缓。至1954年底全县只办成6个示范性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64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0.18%。绝大部分农户仍停留在农业生产互助组中。1955年根据中央《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指示,在全县掀起办社高潮。年底筹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07个,报名入社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最后组建成117个,参加农户1111户,占农户总数3.10%,同时由旧墩的和平农业生产合作社试办成全县第一个实行完全按劳分配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72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0.20%

  1956年,在初级社尚不完善和巩固的情况下又大批地急速地过渡为高级合作社,年底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149个,入社农户23386户,占全县农户总数64.93%。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22个,社员户数11304户,只占全县农户总数32.79%1957年底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达441个,入社农户36094户,占全县农户总数96.39%。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仅剩23个,社员户数786户,占全县农户总数2.1%

  农业合作化后期发展虽然操之过急,但总体上还是发展了生产。195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3195万元,粮食总产达7.9万吨,亩产达122.5公斤,粮食总产、单产都是19491968年的20年间最高的一年,农业总产值在这20年中仅次于1968年。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伍传杰】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