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蛇年话蛇

2014
01/26
21:09
沧桑一叶

    蛇,这种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的常见爬行动物。刁、钻、冷、溜、滑、毒,蛇的外形特征和生存本能使人类轻易难以制伏它,从而对这种生灵产生了恐惧之感。这大概是蛇难以跻身于“祥瑞动物”之列的真正原因吧!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赤身裸体,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在荆榛遍野、兽虫出没的莽荒之中与自然进行不懈的生存斗争,在那时,蛇是出其不意地置他们于死地的可怕敌人。先民们不得不屈服于蛇的“魔力”,于是,蛇被人类逐渐地神化了。人们赤体纹身,将自己装扮成蛇,在地上匍伏蛇行,并且将自己称为蛇的后代,以此祈求蛇的护佑。随着这种对蛇的图腾崇拜的出现,原始先民给不少神性形象安上了蛇的形貌,这样,与“蛇”相关的诸神也就自然而然地应“运”而生了。

    远古有关“蛇”的神话流衍到后世,影响了文人的创作,在今天我们所能读到的传奇小说中,最著名的就是《白蛇传》,此外,《五色线》中毒蛇与其母化成人形重谢名医孙思邈的传说,《夷坚乙志》中杨戬家中白蛇化美女的传说,《葆光录》中白蛇蜕变成一女子报恩复仇的故事等等。很大程度上都得力于远古神话的启迪,在这些传说故事中,“蛇神”或“蛇精”,常被赋予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美”与“善”的内涵。

    在西方,古希腊有关蛇的神话大多与恶女人相关。在基督教圣典《圣经•旧约•创世纪》中,就因为夏娃受了蛇的引诱,偷吃了上帝的禁果,触犯了天规,结果被逐出伊甸园,成为人类永世难以消弭的“原罪”,从此,西方的女人也就与蛇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但是在古代希伯莱人那里,就是在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北欧的民族,也都不约而同地赋于蛇以“恶”的审美特征,从而表明在相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对蛇的心态。

    今天,蛇神、蛇精至多在俗文学中还昙花一现地被人重视,蛇对人类整体生存早已构成不了什么威胁,但“见蛇不打三分罪”却不知何年何月成为一种训条。如今见蛇就打已不完全是自卫的本能,而更重要的是为了从蛇本身获得经济的效益:蛇皮是制作乐器的上好材料,清炖蛇骨、蛇肉则是祛毒消肿、泄火滋阴的美味佳肴,至于蛇胆、蛇毒那更是市场上供不应求的上好药材,对蛇,藏之奇货可居,售之以牟取暴利,于是,人们“争奔走焉”,竟相捕捉。蛇作为鼠害的天敌,作为维系大自然生态平衡中最重要的一种爬行动物,其家族的每一个成员正从世界范围内遭到人类前所未有的斩杀,尽管生态环境学家大声疾呼,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临灭绝的蛇类,但蛇的数量锐减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急功近利的人们为了攫取暴利,对政府有关法规条文熟视无睹,街市上常可以看见禁捕的毒蛇出售,酒宴上“龙虎斗”照吃不误,至于“蛇干”更是成批偷运出省出国。这种置生态环境、置人类前途于不顾的行为,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同声谴责。

    我们在重温许多有关蛇的美好传说的时候,在蛇年来到时不应该忘记告诫家人、朋友:为保护生态环境,救救蛇吧!

1989年3月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唐又群】 【责任编辑:赖全平】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