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发展经 画好三幅画
念好发展经 画好三幅画
——济村乡打造“生态文化之乡,长生长乐之居”
朱贵钊 俞根辉
199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到三明调研时,要求我们加快开放、开发,画好“山水画”,促进山区迅速崛起。省委省政府也明确要求各地推进“百姓富、生态美”。全市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福建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部署,按照市委八届八次全会要求,把“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题,进一步加快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近年来,济村乡立足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围绕“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工作主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生态保护、文化挖掘、旅游开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并重,努力提高宜居宜业水平,全力推动济村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画好“旅游画”
济村乡自然、人文、朝圣资源丰富。一是景色秀丽迷人,辖区内风景秀丽、自然景观奇特,境内东华山,海拔1148米,是个天然风景区,距离东华山5公里的溪源大峡谷,谷内两旁悬崖高200-300米,拥有20多处瀑布群,最高落差80余米。峡谷内植物繁茂,动物种类繁多。与之相连的溪源水库,群山环抱,青山绿水,是休闲的好场所。二是人文气息浓厚,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为济村古背人士;著名书法家伊秉绶曾在济村生活和学习,并留下大量墨宝;近代著名学者郭沫若祖籍济村;枭雄陈友谅在福建将乐县兵败后,沿着沙溪河向上游进发,来到了今天的武层村,留下一些练兵遗迹。三是道佛纳福圣地,境内东华山寺始建于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寺庙,山顶建有三仙祠,俗成“仙顶”,奉祀邱、王、郭三仙,为道教圣地;稍微靠下的“中庵”为佛寺。是闽赣佛道信徒朝圣圣地。地处武层村义昌源自然村的华光庙,始建于明代,距今有500余年历史,也是一所佛道合一的庙宇。供奉有华光天王,老佛,二佛,五谷真仙及华光大帝的驾前爱将千里眼,顺风耳,也是民众求神拜佛,祈神纳福的好去处。
(一)建立东华山景区。围绕打造宁化县生态文化旅游第一乡目标,与深圳市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商签订了《东华山生态旅游产业园开发框架协议》,项目总投资5亿元,分三个阶段10年(2013-2023年)开发,将东华山生态旅游项目打造成集生态、观光、文化、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国家4A级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截止目前,完成东华山生态旅游区一期项目(东华山溪源峡谷景区)开发的地形图测量、概念性总规、详规、评审等前期工作,完成1300亩土地、林地转让等,正在进行二期土地流转工作、景区道路建设和观光农业建设;下半年准备开发建设天鹅湖,建设库容10万立方米水库一座;建设1.5万平方米旅游接待中心、2万平方米停车场及游乐配套设施,种植特色名贵花草树木300亩。
(二)开发碗窑上窑址。将我乡神坛坝村碗窑上窑址开发打造成集观光、制碗的为一体的体验式旅游项目。碗窑上窑址建于宋代,明清时有发展,至今该村还有制碗传统。该窑址大致分布在神坛坝村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坡上,相对高度为30米。窑址堆积层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有大量青瓷,胎釉等似同龙泉窑,有碗、碟、盘、灯盏、香炉等;上层则多黑釉、赭釉产品,以碗为主,器形较小。
(三)挖掘名人轶事。将伊秉绶故居进行全面修缮,并将伊秉绶留下的墨宝在其故居进行陈列,以供游人观赏。同时,挖掘济村历史名人,将坐落于济村村古背村、供奉着黄慎牌位的黄氏祠堂进行修缮,并挖掘黄慎儿时趣事;深入挖掘陈友谅军事遗址、练兵轶事;深入挖掘忠义“山匪”张树庭个人事迹,丰富人文旅游内容。
二、画好“农业画”
济村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符合土壤质量一级标准。全乡拥有山地面积17.3万亩,其中高山农田近万亩,是宁化县土壤最肥沃、农业发展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
(一)依托基地发展设施农业。重点推进13个村河龙贡米种植,今年规划种植河龙贡米800亩;扎实推进落户长坊村的福建膳品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高山反季节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完成1000亩土地租赁,规划建成2000亩基地;依托上龙头村狮头鹅养殖基地,大力发展山塘养殖,形成辐射,以点带面,引导广大农户养殖狮头鹅,开拓增收渠道。
(二)依托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以济村优质稻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引导农户种植优质稻,建成1.2万亩以上的优质稻产业园;以三村村养蜂和金银花专业合作社为示范,以精准扶贫为切入点,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带动周边农民大力发展养蜂和种植金银花,加快蜂蜜养殖和金银花种植园培育,带领扶贫对象脱贫致富。
(三)依托互联网发展现代农业。利用互联网+,引进开心农场真人版项目,在我乡三村村规划建成集生态观光旅游、溯源农业种植、互联网农产品销售平台为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
三、画好“宜居画”
济村乡集镇所在地距离县城14公里,辖区内生态环境保护良好,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好地方。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力度,改善了村容村貌,进一步的提升了宜居水平。
(一)做靓集镇。全面完成集镇沿街房屋及街道客家风格改造,完成客家风格雨棚及亮化绿化工程;全面完成长1200米、宽30米江滨景观大道征地拆迁工作,拆除附属房78栋、3000多平方米,建成2.54公里集镇防洪堤工程。按江滨景观大道建设要求,建成1.2公里河边走廊等休闲步道设施;同时,在集镇入口处,依托自然风貌,建设石龙潭农民休闲公园,为农民提供一个闲暇时光的好去处。
(二)美化村庄。进一步推进村组道路硬化建设,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公共设施美化绿化亮化、确保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不断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全面完成13个村地标建设;完成济村村、吾家湖村、神坛坝村、武层村等示范村房屋立面改造、农民休闲广场、村庄绿化、河堤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等。完成长坊、罗家等村村部客家风情改造。投资500多万元,在长坊村先后修建、改造了3座张氏祠堂和1座桥头庙;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一座农村休闲宾馆,发展农家乐;投资100多万元,在长坊、武层、昆岗等村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进一步亮化乡村。
(三)整治环境。按照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要求,各村购置垃圾车、垃圾箱等设施,每周由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小组对武层、神坛坝、吾家湖、济村等公路沿线村进行环境卫生整治,每月对各村环境整治情况实行现场检查评比通报,奖优罚劣,全乡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观。
(本文获宁化县“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主题征文优秀论文三等奖,作者单位:济村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