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宁化在线>> 专题>> 红色宁化>> 红色报道

厦门日报:宁化兄弟先后参军一门两位英烈

本报“重返长征出发地”特别策划活动继续带您走进宁化,走访红色家庭和红军医院

红军医院中留下的标语和漫画。


    一个红军医院 简陋条件下救治红军战士


    “病床不够,就拆下门板来”


    狭窄的田间小道上只能容下一辆车行驶,每一次,迎面有车过来,采访车都得倒退让路,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陷入两边的田地里。


    我们,要去寻找一座民宅。之所以把这座民宅作为此次重返长征出发地宁化行的终点站,是因为这座民宅的“红色”身份:它曾是陈塘红军第四医院,1933年,原设于江西瑞金的红军第四医院随军进驻此地,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为“红军医院”。


    不过,这个红军医院,找起来并不容易。即使有当地人带路,一行人还是错过了入口。幸亏一位农民、一位卡车司机指路,我们才找到隐蔽在石壁镇陈塘村大禾头自然村田垄中的红军医院旧址。


    陈塘村党支部书记张超群告诉记者,80多年前,这栋老宅上下两层,到处都躺着伤员,人数超过200人,甚至连幽暗的走廊里,也布满了病床,“病床不够了,就拆下门板来。”


    沿着木楼梯,爬上二楼,脚下的木板咯吱作响。张超群指着记者前脚刚走过的木板说,当年,从水茜、安远、明溪、上杭、长汀运来的红军伤员都聚集此地,战友们要抬着担架在这样的楼梯上来回数十次,护士们拿着纱布,提着马灯在这条走廊上跟死神争分夺秒。“伤势稍微轻一点的,就在二楼,一楼躺着的,都是重伤的战士。”张超群回忆,当地老人告诉他,一开始,村民会用松木打造棺材,安葬重伤牺牲的红军,但牺牲的红军越来越多,到了后面,只能三五个人一起抬出,挖个大坑,一起埋了。

【责任编辑:丽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