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中央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小康来敲门】 宁化脱贫户陈庭清的“牛”生活

2020
05/26
07:46
宁化县融媒体中心


5月20日,在宁化县城郊镇雷陑村的田地里,十多头大大小小的黄牛正悠然地吃着青草……牛群的主人是这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庭清。这几年,他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发展养牛产业,不仅脱了贫,生活也逐渐“牛”了起来。


今年45岁的陈庭清,从小落下肢体残疾,无法从事高强度的劳作,妻子体弱多病。家中的收入全靠几亩薄田和他打零工获得,加上供两个女儿读书,生活过得捉襟见肘。2014年,他家被列为国家级建档立卡贫困户。


精准扶贫为陈庭清打开了通往幸福的大门。过去,陈庭清一家住在离村部两公里外的寨下村半山坡上,房子破旧不堪,四壁透风,屋顶漏雨。“每到雨季,我们都不敢熟睡,生怕房子突然间就垮塌了。”陈庭清说,他早就想盖新房了,无奈钱不够。


2016年,经过识别,他家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可以享受10万元的建房补贴。镇村干部第一时间为他的新房选址,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一栋距村部不远的宽敞明亮的砖房建成了。多年以来的新房梦,终于实现。搬家的头天晚上,陈庭清和妻子激动得无法入睡,两个孩子则开心得手舞足蹈。


易地扶贫搬迁在让贫困户“搬得出”的同时,更要“稳得住”能“致富”。要怎么让陈庭清从低保、助学的“输血”,朝发展产业靠自身“造血”转变,作为陈庭清的帮扶责任人,城郊镇副镇长吴彩军是急在心里。



雷陑村外出务工的村民比较多,村里部分田地已是杂草丛生。这一天然优势,适宜养殖草食牲畜。经过多番对比,考虑到陈庭清的身体原因,吴彩军建议他走养牛挣钱的路子。陈庭清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养牛不用花大力气,风险也比较小。2016年,他向亲朋筹备了3万余元,买回6头种牛,开始搞养殖业。


此后,每天清晨,陈庭清就早早起床将牛群赶到田里,傍晚再赶回牛棚里。为了让牛住得舒服,他一天清理牛棚好几遍。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往牛棚里跑,观察牛的生长。“母牛待产时,要及时隔到另外的牛棚,才能保证生产不受影响”“牛吃草吃太饱时,它就容易气胀”“刚生下的小牛,要更加留意,防止饿到或被踩到”……在陈庭清看来,虽然自己打小就帮助父母放牛,和牛打交道,但养牛一点也马虎不得。


在陈庭清的精心照料下,牛群从开始的6头发展到了现在的16头,养殖规模越来越大。2017年,陈庭清尝试贩卖了一头小牛,加上当年种植河龙贡米、打零工,共收入31820 元,成功地脱了贫。


 “庭清,最近母牛有没有产小牛”“庭清,镇里有场种养殖培训,你抽空来听听”“庭清,孩子上学成绩怎么样”……看着陈庭清自强不息、勤劳肯干,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吴彩军喜上眉梢,更加用心,经常入户走访或者电话、微信了解情况。2019年,吴彩军继续为他申请了3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和50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用于养殖业的发展。


 “去年年底,我又卖了一头,挣了6000多元。现在这群牛要卖的话,应该能卖10多万元。”陈庭清说,看着这群牛,生活就有了盼头,加上党的好政策和大家的帮忙,自己要更加勤劳奋斗,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牛”。(记者 雷露微)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雷露微】 【责任编辑:茜茜】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