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毛泽东在三明的光辉足迹

2019
07/06
00:27
宁化在线

  在毛泽东决策下,人民军队新兵种在三明诞生


  1931年5月,蒋介石调集20万兵力,铺排战线800里,兵分四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开始了对苏区的第二次“围剿”。毛泽东采用他最擅长的“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从赣南富田打起,半个月由西向东一路横扫700里,挥手之间,四战四捷。毛泽东随红军从广昌进入建宁里心镇,并在这里主持总前委会,剑锋东指建宁城。“建宁城战斗”是第二次反“围剿”取得最后胜利的一仗,也是红军在三明境域内取得最大胜利的一仗,建宁守敌刘和鼎落荒而逃。五战五捷,建宁城战斗痛快淋漓地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此役共歼灭敌第五十六师四个团,击毙敌团长1人,俘敌旅长、团长各1人,俘敌官兵3000余人,缴获长短枪2500余支,手提机关枪11支,轻重机枪12挺,无线电台1部,山炮2门,还缴获了西药、粮食、被服等大量军用物资。


  建宁大捷当晚,毛泽东在建宁县城西门外第3军团司令部驻地,主持召开总前委第五次会议,决定成立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和红1、红3军团2个山炮连。总部电台很快于6月2日收到在兴国的总后办事处发来的电报,实现了红军第一次异地无线电通讯。新组建的2个山炮连是我军第一支成建制的山炮连,成立后,我军在建宁溪口百尺台建立军事训练基地,对炮兵和各部队军事干部进行训练。红军有了炮兵如虎添翼,山炮在攻防战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之,红一方面军总部(总前委、总司令部)进驻建宁溪口天主教堂。在此,毛泽东挥毫写下了气势磅礴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是对蒋介石及其败将们的镜头特写,足见毛泽东的幽默、辛辣和必胜信心。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市党史 方志室】 【责任编辑:马威】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