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薪过万白领辞职返乡养鸡 亏近50万拟回城找工作
困难
说五点半下班,员工真就五点半下班了?
困难,在意料之中,又在唐冬意料之外。
老家虽好,但员工难找。青壮年几乎均外出务工,留在老家的差不多都是50岁以上的人,养鸡、捡蛋等尚可,但要填写快递单、查看监控等几乎都不会。唐冬只能只能“老中选青”,一名50岁的邻居成了他的员工,工作内容是早上帮忙捡蛋,包装,然后打扫鸡舍,喂养等。一开始,父亲也积极地帮唐冬做一些事情,但他只能在家照料鸡。老家距可发快递的镇邮局不过10多公里,但父亲和员工不会开车,骑车也困难。要去镇上买个东西,早上9点搭车出发,回来时已是下午。
意料之外的困难显然更多。
唐冬想多请一个员工,父亲很不理解:一个员工工资两千多元,两个员工一个月的工资就要四五千元,一个月挣的钱,不够发工资,还要请人?
唐冬聘请员工时约定五点半就下班,一到点员工就匆忙下班回家。这让父亲很不满:五点半下班?比城里上班的人下班还早,农村里上班,不能到时间了马上就走,起码还是要多做点事再走啊。
几次被唐父数落后,这名员工干脆向唐冬辞了职。唐冬又气又急,想让父亲进城居住,不要插手农场事宜,但父亲进城待了不到十天就回来了。苦苦寻觅,唐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会写字的员工,经过无数次讲解,终于学会了填写快递单和发快递。
人手不够,唐冬只能顶上,原本想扩大农场养鸡规模只能暂缓,但不能扩大规模,产出就有限,产出有限就不能扩大市场带来更多利润,没有更多利润,就无法支撑人员工资和家人的信心。
预算很快花完,琐事让唐冬疲于应付。在开拓市场上,除了精力不够,市场也对他生态饲养的原生态产品缺乏信任度,这让唐冬有点意外。从鸡苗到出栏,唐冬完全坚持原生态喂养,不用一点饲料和抗生素,虽然有很多人赞不绝口,但也有一些人始终不相信是原生态产品。
市场拓展不够,农场无法扩大规模,每月营业额在五千元左右。除掉人工、成本等,一个月下来,农场还要亏两三千元。
农场迟迟不盈利,唐冬却坚持投入,这让父亲不能接受。几次争执后,父亲的态度也发生变化,不再和唐冬说话,形同陌路。
- 上一篇:揭秘世界杯赌球庄家:不怕你赢钱 就怕你不玩[ 06-19 ]
- 下一篇:当中国人傻钱多?俩老外远渡重洋来华作案结果懵了[ 0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