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宁化在线>> 滚动公告

滚动公告

瞻仰红军医院

红军医院遗址--原谢氏祠


 

    烈日灼灼的初夏时节,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位于福建省宁化城区薛家坊的红军医院遗址。
   
瞻仰着当年设立在谢氏家庙的红军后方医院,抚摸着红军伤员躺过的病床,聆听着管理员绘声绘色的介绍,我心中顿生历史的厚重感和对红军战士的无比敬意。眼帘中闪现出:硝烟弥漫的战场,穿梭不停的担架,一丝不苟的救治,催人奋进的鼓励……
我们还参观了会诊室、药房、伤病员区及医院的膳厅、厨房。我遐思翩跹,联想到当年宁化苏区人民轰轰烈烈的"扩红运动"及白衣战士敷伤口、动手术,精心救护红军伤员的动人情景。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作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县份之一的宁化人民以最积极的革命热情坚决响应党和政府的"猛烈扩大红军"的号召,纷纷参军参战。当年全县参加红军的共有13777人,英勇牺牲的烈士有6000多人(其中列入英名录的就有3300多人)。大部分烈士是战死在红军长征途中的湘江之畔。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当时西乡的禾口、淮土两区,双双获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授予的"扩红模范区"的称号。当年宁化人民革命热情非常高,打草鞋、织军衣、搞生产、交公粮、抬担架、救伤员,支援红军打天下。19339月,中央内务部作出各区设立医疗所的决定,宁化把农村土医、郎中组织起来办诊疗所20多个。在城关、湖村、泉上、禾口、淮土、安远、方田的一些地方,先后办起了红军医院和福建军区第三分院。
   
当年这里的医疗条件很差,设备简陋,困难重重。加上医护人员缺乏,只有5个医生,10来个看护人员,却要担负起几百个红军伤病员的救治重任。有时一天就要接受20几个红军伤病员。据一些知情老人回忆,当年在敌人封锁下,红军医院药品奇缺,大部分采用青草药,发动当地群众上山采集。从外面进一些中药和西药十分艰难,甚至要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到外地采购药品,日夜兼程,秘密通过封锁线,或到白区打游击,缴获敌人的药品来解决缺药的困难。救护伤员全靠医护人员忘我劳动,以及伤病员配合,轻伤的帮助重伤的,保证了治疗任务的完成。据不完全统计,城关红军医院仅一年内就救治伤病员2300余人。当年的红军邱尚职团长曾在这里治过伤,痊愈后重返前线。也有极少部分伤严重的红军伤病员医治无效,为国捐躯。如霍步青师政委等20余人医治无效,牺牲后埋葬在宁化城西五狸山。
   
军民鱼水情谊深。红军医生不仅救治红军伤病员,还替当地群众免费看病。当年城关红军医院周围有95%以上的群众接受过免费看病治疗。红军医生高明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老百姓的信赖,一时红军医院门庭若市。群众高度赞扬穿军装的白衣战士为:活菩萨,救世主。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条。红军医护人员全心全意地为当地群众服务的精神深深感了宁化苏区人民,密切了军民关系,从而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党和红军的崇高形象。苏区人民与红军亲如兄弟,他们纷纷用实际行动来表示对红军兄弟的热爱,对共产党的深情。当时的"妇救会""少共队"常常组织宣传队、慰问队到红军医院慰问。张木生,曹桂香等妇救会的积极分子载歌载舞,唱着悠扬的《剪掉髻子当红军》山歌:"韭菜开花新又新,剪掉髻子当红军,保护红军万万岁,割掉髻子也甘心。""韭花开花新又新,剪掉髻子当红军,保护红军长长久,拿把红旗打南京。油菜开花一杆心,割掉髻子当红军,保护红军打胜仗,妇女解放大翻身"。用振奋人心的歌声鼓舞红军伤病员。有的给伤员讲父送子、妻送郎、兄弟参军的动人事迹;有的主动帮助伤员洗衣刷物;有的送鸡送蛋让伤员增加营养,还有"少共队"的谢应万、张恩水等人常上山采集草药送给红军医院……一句句温暖的话,一双双热情的手,一颗颗滚烫的心激励着红军伤病员安心养伤,早日康复,重返前线,英勇杀战。
   
正因有了红军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有了宁化老区人民对红军真挚的爱,才能使许许多多的红军伤病员得以康复,从而昂扬了斗志,振奋了精神,重上了前线,消灭了敌人。也正因为有了军民团结的无穷力量,才有长征的胜利,才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了民族的解放。
凝望着设立在谢氏家庙中的红军医院,我心潮澎湃,灵魂得到洗礼。这曾经救护过红军伤病员的圣洁之地,它记载着红军与宁化老区人民的鱼水之情,也记载着宁化老区人民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这曾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过贡献的红军医院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作者:连允东来源:《红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