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宁化在线>> 滚动公告

滚动公告

悲壮的田螺髻

田螺髻仙顶

    很早就听说,在宁化西南部的方田乡泗坑村有一座海拔1031米的高峰--田螺髻。此山峰因高大而浑圆、路小而曲折,形似田螺髻子而得名。这里山峦迭起,森林茂密,纵横数十里只有几条羊肠小道和各山村相连,地势十分险要复杂,形成了无数道天然屏障,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福建农民起义领袖晏彪,在方田南城堡潭飞寨起义后,起义队伍达数万之众,一度曾带兵驻扎于此。于是这里的神奇便紧紧的吸引着我,埋下了要攀登此山的愿望。
  今年春夏之交的一个日子,在好友的陪伴下,我如愿以偿地实现了多年的心愿,登上了田螺髻峰顶。我们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山风,尽管是在强烈的日光下,也不显得燥热。俯视山脚,周围的村庄隐约可见,鸡犬之声可闻,就象明珠镶嵌在青翠绿色之中一样,让我们领略了"一览众山小"的惬意;在纵横数十里的群山环抱之中,我们站在的田螺髻峰顶,真有"高耸入云端"的感觉;山腰中那宽阔而整洁的庵寺大殿,山顶上用花岗石块垒切的仙顶,映衬在翠绿的密林里,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
   田螺髻,这座宁化有名的高峰,她并不仅仅是因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我,更主要的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1934年12月-1935年5月),当在宁化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之后,这里曾是是宁化县苏维埃政府和宁化游击队坚持革命斗争活动的重要场所--宁化县苏维埃政府和宁化游击队指挥部的驻地。这里有着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民族的解放而永远长眠在此的革命者不朽的英魂。                                                 
    一九三四年秋,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者错误路线的指挥,导至我军第五次反"围剿"不断失利,形势日趋危急。宁化县保卫局为了做好应变准备,曾多次派工作团深入田螺髻附近的一些村庄,视察地形,调查民情。经多次深入调查,认为这里(一)地形险要宽广,便于回旋避敌;(二)红色政权持续时间长,群众基础较好;(三)分散偏僻,国民党难于统治;(四)垄田多,山地多,资源较丰富,供给有保障。因此,当时的县苏政府就根据调查结果,作出了把田螺髻定为退却转移的后路的决定。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九、三十日,即敌五十二师复辟宁化的前两天,县苏政府集中了县直机关干部、少数干部家属连同以县保卫局为主体的地方武装和部分主力红军近三百人,主动撤离了宁化县城,向方田田螺髻进发,途经官家坊、沙下、古武溪、沙罗坝和原设在沙罗坝的"闽赣红色军区医院"警卫连以及部分医务人员,分多路进入田螺髻的深山密林之中开展游击活动。当时队伍经过休整,编成了三个连队,连以下分排、班,上设游击队指挥部,由原县苏主席黎盛根、县保卫局长梁国斌等担任指挥,驻扎在田螺髻庵殿大厅。县苏政府一经安顿,便迅速投入了革命 活动之中。
    一九三四年底,游击队打着敌军旗号,深入到村头、禾岭下等村的铲共义勇队队部的驻地,召集铲共义勇队人员开会,一举捕捉了队长谢良林、张清甲,队员谢良水、张贤发、巫斗子、谢洪院等六人。分别押到廓董寨、狗子嵊处决。这几次的战斗,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很振奋人心,极大的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一九三五年春,游击队更是加紧活动,经常出没在今方田乡的方田、村头、岭下、泗溪,今曹坊乡的宝丰、坪上、邱地、小南坑,今城郊乡的巫高、社背、黎坊、李七坑等百余个大小村庄,狠狠打击敌人,开展革命活动。他们先后处决了陂田的李瑞高、享狗子,泗坑的范考子、施献琪,大畲的池仁立等反动分子,和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迫使敌人在方田无法建立政权。
然而,由于敌众我寡,力量悬殊,时局急剧恶化,敌人步步逼近,铲共队组织迅速遍及各个村庄,革命根据地范围日渐缩小,斗争环境日益艰难,县苏政府和县游击队与人民群众的联糸逐渐中断,原苏维埃政府的各级干部和红军家属惨遭摧残,人民受尽蹂躏,游击队的活动越来越困难,装备、供给都已成了严重问题。一部分革命意志不坚定的人开了小差,有的甚至做了可耻的叛徒,加上左倾路线错误思想在游击队中没有得到及时纠正,错杀了一部分革命同志和基本群众,造成一定程度的人心背离。时至一九三五年三月,游击队已由三百余人减少到一百余人。
    是年农历三月中旬的一天,一个战士开小差回禾口,途中被敌侦察人员擒获,在小南坑铲共队队部经不起威胁审讯,出卖了革命。四月二十五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还未亮,他带着敌民团徐太定部、铲共队张凤标部等百余人前往田螺髻,包围了游击队指挥部。他们封锁了所有的通山路口,在各个制高点上部署了机枪进行堵杀,摸掉了我方三个重要哨所,将我县苏政府和游击队指挥部置于严密包围之中。等我方发现时,整个驻地已四面受敌,没有了退路,只好应着头皮仓促应战。刹时敌我双方枪声大作,杀声震地,战斗打得十分残酷激烈,我游击队战士个个英勇顽强,拼死杀敌,坚持奋战了三个昼夜,直到弹尽粮绝,壮烈牺牲。这次战斗几乎全部牺牲,仅有少数人突围。两个夹在战友中佯死的伤病员,一个爬到二十里外在实竹山和尚坪的一所空房里,一个爬到三十里外的黄屋坑邱家祖厅里,待当地群众发现时,已只有忠骨不见肉了。他俩生前用的有五角星标志干粮袋、军帽都还挂在木柱上,目睹此景,不禁催人泪下、悲愤难忍。游击队指挥部的领导人黎盛根虽突出重围,只身潜伏至流孔地群众家中,但一个月后又遭敌俘,受尽酷刑,宁死不屈,同年秋,在宁化城关新桥头英勇就义。游击战士邱朝坤(又名坤发子),被敌俘至方田,用剪刀钻子刺得浑身鲜血,惨不忍睹,仍然神态自若,最后在禾口慷慨就义。
    历时半年的宁化县苏政府和宁化游击队在田螺髻的革命活动,终因敌我双方力量悬殊而失败了,中央政府坚持革命至最后的苏区县也就因此而沦陷了,但宁化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将流芳千古,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永远激励着后人。
    美丽的田螺髻,悲壮的田螺髻,你是一面镜子,记下了一部没有粉饰没有雕凿的革命史实。今天,我登上了田螺髻峰顶,顿时领略了"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这句名言的哲理。我们将永远怀念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更要发扬他们那钢铁般硬实、厚重的民族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为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努力。(张标发)

                                                                                             
附:本文作者系宁化县革命纪念馆馆长,史料来自宁化党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