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打响石壁客家祖地品牌

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打响石壁客家祖地品牌

(本文发表于《决策参考》2014年第2期)

  宁化石壁客家祖地是世界客家人的总祖地和客家文化发祥地,是海内外客家人公认的“朝圣中心”,是海峡两岸重要交流基地,是客家文化研究、交流、展示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宁化县围绕建设闽赣边界中部工贸文化旅游强县和“海西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坚持主打“客家祖地”品牌,以“十化”标准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一、项目内容突出规模化。客家祖地建设项目被列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0年启动石壁客家祖地扩建项目,规划占地近600亩,总建筑面积7.65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建设内容包含新建祭祀主轴和扩建客家公祠,新建葛藤凹古村落、坞堡等。第一期工程占地约110亩,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广场面积3.1万平方米,建设祭祀广场、溯源桥、集散广场、游廊、客家公祠扩建和文化工程等,总投资1.3亿元,于2012年11月竣工交付使用。同时组织实施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客家祖地博物馆、客家美食文化城、客家国际大酒店等一批“客”字号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坚持不懈打客家牌、办客家事、凝客家心、聚客家力、兴客家业、造客家福。目前正抓紧启动葛藤凹古村落、坞堡等二期工程建设。
  二、旅游交通突出便捷化。做好景区与省道307线、永宁高速等路网联接,开通县城区至景区的旅游专线,增加宁化至石城客运班车车次运量。新建占地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合理布置停车位和停车通道,保证车辆管理井然有序。合理布局景区内游步道,以寻根路为代表的步道文化特色明显,用材生态,既方便游客参观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三、景区游览突出人性化。建设以客家传统建筑为特色,总建筑面积达600平方米的游客中心位,内部设置游客问讯处、导游服务处、放映厅、医务室、投诉办公室等以及可供游客咨询、导游、活动预告、文化展示等一站式服务的电脑触摸屏和影视播放系统,设置有景区导游图、明信片、客家文化研究论著、科普读物、客家文化画册、音像制品等的景区导览和宣传资料专柜,做到品种多样,展示精美。显要位置公布景区所有导游讲解人员信息,设置全套与景观环境、文化内涵相协调的各类标识标牌,采用中、英、日、韩等文字对照。
  四、旅游安全突出和谐化。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高峰期游客和特殊情况安全处置预案;建立安全保护机构,设置景区警务室,履行治安、交通等综合管理职能,专职安全保护人员数量能满足游客需要;健全医疗服务和救护服务,设置景区医务室,配备满足游客需要的专职医务人员;完善安全防护设施,配齐消防设备,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中外文对照),加强安全监控设施建设;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安装内部救援电话,加强旅游安全宣传教育和检查。
  五、环境卫生突出整洁化。成立景区环境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出台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采取分区包干负责办法,落实景区每一区域的清洁打扫工作,并制定打扫标准和时间。建立完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系统,增设环保垃圾箱,根据需要在远离景区的位置设置小型垃圾处理站,做到垃圾分类收集,及时清扫、日产日清。按三星级标准改造公厕,外观造型与环境相协调,内部做到干净卫生无异味,具备水冲、盥洗、挂衣钩、卫生纸、皂液、面镜、干手设备、烟缸等设施,残疾人厕位建有专用通道,保证无障碍。在景区内合理设置吸烟区,加强景区餐饮厨具质量和食品卫生管理。
  六、邮政服务突出个性化。在游客中心、景区内部合理设置具备国内、国际直拨功能IC卡公用电话。在景区内设有邮政代办点,游客中心内提供具有景区特色的明信片及纪念戳、本地纪念封等邮政及邮政纪念品服务。景区内所有位置均能接收移动、联通、电信通讯信号。
  七、旅游购物突出特色化。设有寻根堂、谒祖堂等特色购物商店,商品种类繁多有客家文化主题书籍、姓氏文化扇、陶瓷制品、木雕工艺品、金银花天然凉茶、客家擂茶、客家红木工艺品、麦稞糕点、丝绸工艺品、竹简工艺品、木活字印刷版等特产。所有商品均明码实价、管理有序。同时设有禾口、石碧两个边贸购物集市,具有客家特色的湿仔花生、客家粉皮、光饼等农副产品较为丰富。
  八、综合管理突出规范化。健全景区管理制度,配备管理人员25名,明确工作职责,推行管理及服务人员VI设计,统一岗位服饰,佩戴工牌,举止文明,服务规范。完善培训机制,落实专项经费,对景区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质量、营销、安全、导游、卫生、环保、统计等业务培训,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100%。建立游客投诉平台,完善投诉处置机制,在游客中心设立投诉举报电话、投诉信箱、意见簿等,投诉处置制度健全、记录完整、效果良好,近年来做到了游客投诉接待率100%,游客提问解答率100%,投诉调查处理率100%,处理满意率达80%以上。建立具有独立域名的中文网站(具网上游览、电子商务等功能)。加强对导游的管理、考核与培训,适时引进各语种导游和添置电子语音导游。
  九、环境资源突出一体化。景区建筑及设施的外观造型、色调、材料等与景观相协调。所有建筑物外墙保持清洁,锅炉房、配电房、水塔、烟囱、电力电信设施及其用房等功能性建筑选址隐蔽或外观美化,输电、通讯线路等全部采用地下隐蔽方式。标语口号及布置方式注重文化性、艺术性及与景观相协调,商业广告、服务招牌选址合理,布局美观,不乱贴、乱放、乱摆小广告,商业服务招牌不过分突出。划拨专项资金维修保护景区西侧的维藩桥和德润亭,在景区周边不断种植乔木、灌木等绿化植被,景区与周边环境建立隔离带或缓冲区,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化景观,绿化措施多样,主题特色鲜明。   
  十、文化交流突出外向化。多次组团参加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年会、“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海峡论坛”等活动。不断深化与世界客属社团的联谊交流,多次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柬埔寨、澳大利亚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客属社团。成功举办19届石壁客家祖地祭祀大典和三届“宁化石壁与客家世界学术研讨会”以及首届“石壁客家论坛”,编辑出版宣传书刊、文献资料70余种、15万多册,收到各地专家学者论文138篇。华南理工大学、三明学院在宁化设立客家文化研究基地。投资拍摄《滚滚血脉》、《葛藤凹》等大型客家文化题材电影、电视连续剧,创作《客家侬情》、《绿水青山谣》等客家题材歌曲,并将《石壁--我的家园》定为县歌,多举措开展传唱活动。